双方都在衡量。
皇后却不想让他们慢慢思考,越是斟酌思考,越容易选择保守路线。这自然是她不想看到的,所以她选择了刺激两党,让他们在冲动之下做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定。
提前埋下的钉子于是动作了起来。
尚书一党中有人提到:
“如今是丞相那边出问题的人更多,即便真和他们直接拼了,也是丞相受损比较大。”
倘若互相交换人质,他们这边就要吃亏了。除非一个换一个,但那样的话他们也很难再追究剩下那个的问题。
因为如此一来,丞相一党就可以调动全部的资源精力去救最后那个,自己这边大概率还是没办法成功的。
这不相当于还是把所有丞相党人都放过了?
算下来,自己这边很亏。
尚书觉得有道理。
又有人劝他:
“不如先针对性地处理掉一部分敌党官员,到时候再握手言和,互相放过剩下的。至于什么时候和谈,自然是看双方各自剩下的人数是否持平。”
若是持平了,和谈才算公平,谁也不吃亏。与其先和谈再动手,肯定是先动手再和谈对尚书更有利。
尚书缓缓点头:
“就这么办。”
计划很好,可惜赶不上变化。
外头有皇后和秦政父子二人虎视眈眈,怎么可能叫他们顺利执行?
所以没过多久,尚书一党就发现情况出现了变化。
他们本来的想法是丞相一党比他们多损失一个人的时候,就可以叫停了。结果时局变化太快,皇后不知道为什么格外针对丞相,导致丞相一党损失惨重。
这个时候,尚书这边的想法就变了。
和谈什么和谈?他们占大优势,才不和谈。添一把火把丞相那边的剩余党人都处理了,再集中精力捞自己这边的人。
巧了,丞相一党也觉得没法和谈。
凭什么他们损失惨重,尚书那边却只是擦破个油皮?说全是皇后干的他们是不信的,皇后有这个本事,之前帝后就不会被朝臣压制了。
所以一定是尚书一党在暗中使坏,表面上假装出无辜的样子,骗谁呢。
丞相这边很快就杀红了眼。
皇后惊讶地发现自己最近的计划推行得格外顺利,仿佛有谁在帮她似的。可仔细一想,又不可能有人在帮她。
莫非是以前皇帝还能掌控权柄,所以不愿意完全信任她。表面赞同了她针对朝臣的计划,实则命令底下人施行时却并未完全照做?
否则怎么会以前的计划处处受阻,经常难以达成她最终的目标。现在皇帝一病倒,这些阻力就消失了,仿佛再没有掣肘了一般?
皇后看皇帝的眼神渐渐不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