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的春山浓眉大眼,脸上带着点稚气未脱的婴儿肥,是个开朗娇憨的小姑娘。
虽是个小丫头,春山的力气却很大,爱吃爱笑,有些没心没肺的,总爱打抱不平。
前世就是这个小姑娘在安定候府一次次将她护在身前。
在那个飘雪的冬日黄昏,春山用一把破柴刀劈开了穆鹤庭的脖子,将她从穆鹤庭的剑下救下,她才得以又苟活了一些时日。
春鸢是谢蓉的生母舒婉留给谢蓉的小丫鬟,比谢蓉和春山都要大些,因着是江南女子长相更清秀一些。
春鸢自幼和谢蓉一起长大,比谢蓉大一岁,更成熟些,虽是丫鬟,在谢蓉面前有时候就跟长姐一般,谢蓉很是依赖她。
前世在侯府那几年,多亏了春鸢处处细心,事事周全的性子,才让谢蓉躲过了穆鹤庭的那位平妻宁酥儿的一次次挑衅和陷害。
谢蓉的生母出自金陵舒氏,舒氏世代都是武将,其外祖父舒凯旋生前是西北军主帅。
舒家家风清正,舒凯旋除了谢蓉的外祖母方氏,无任何侍妾。
两儿两女皆为方氏所生。
大儿子舒云笙,小儿子舒云朗。
此外谢蓉还有个姨母叫舒媛。
谢蓉的母亲舒婉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
外祖父和大舅舅早在二十年前便已战死沙场,谢蓉的母亲舒婉也早在十年前便已去世,姨母舒媛后来也故去了。
如今舒老太君四个儿女已去其三,独余一子堂前尽孝。
接二连三地丧夫、丧子、丧女,这份痛楚自是非常人所能承受。自此舒老太君的身体便常年病痛,两年前更是一病不起。
彼时,谢父谢君清早已调往陕西省西安府任知府,谢蓉和继母沈辞也离京随其前往。接到书信后,谢君清因公务繁忙脱不开身,便派人把谢蓉送到金陵,让其代为尽孝。
随着谢蓉的到来,舒老太太的身体慢慢有了好转。
收到消息的谢君清自然非常欣慰,当下便也不着急把谢蓉接回去了,并且修书一封命谢蓉留在金陵安心陪伴外祖母。
谢蓉在金陵这一待便是两年。
老太太这两年身体虽有起色,毕竟身体孱弱,前世听到谢蓉被赐婚的消息后,小舅舅便从金陵赶到京城,不惜违抗皇命,触犯皇威,也要带她回金陵,为此小舅舅被刑部收押。
最终小舅舅被判秋后处斩。
那三朝元老的卫老国公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终究没能改变皇命。
外祖母也因此事彻底倒下,一病不起。
再次收到小舅母的来信时便是老太太故去的消息了。
后来是远在岭南的首辅崔玉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书信,让皇帝改判小舅舅流放岭南,小舅舅舒云朗才保住了性命。
“蓉姐姐,蓉姐姐。。。。。。。”,几声呼喊将谢蓉的思绪拉了回来。恍惚之中,谢蓉听出是小舅舅的小儿子舒知韫。
谢蓉的舅舅舒云朗和舅母谢宜浓膝下一儿一女,表姐舒菱,这位便是表弟舒知韫。
表姐舒菱比谢蓉大一岁,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到了议亲的年纪。表弟舒知韫则刚十二岁,正值调皮捣蛋、上房揭瓦的年纪。
“表少爷,”春山迎了上去。
“春山姐姐,我来取蓉姐姐帮我抄的书。”
十二岁的少年意气风发,朗声道来。
抄书?谢蓉努力回忆。
是了,自己这个小表弟生性跳脱,自小便不屑读书,只爱舞刀弄剑,不愧是武将世家的小少爷。因着舒氏一族自外祖父和大舅舅舒云笙战死沙场后便人丁凋零,舒知韫自打一出生舒家对这个孩子便跟眼珠子似得护着。舒老太君不想让舒知韫习武,想让其改走文官之路。
舒知韫初时还好,读书也算刻苦,随着慢慢长大,对读书越来越不上心,只想方设法缠着父亲舒云朗教他习武,可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分刻苦。
初时舒老太君常常对着舅舅念叨,后来见小孙子于习武一事上着实刻苦也就长叹一声不再说什么了。
这舒知韫自此只一心扑在自家练武场,天天和一群半大孩子舞刀弄剑,对于学业更不上心了。
往往夫子说他一句,他便有十句歪理等着回敬给夫子,自此已经气走了三位夫子。
眼下教导谢知韫的这位夫子应该是曾尧、曾良玉,这位夫子是四年之前来到舒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