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那些秀女们觉得她没有威胁,也都不怎么关注她了。而嬷嬷也从刚开始的摇头叹息,到渐渐忽略了她的存在。
这一切正合她意,但也为她带来了一个烦恼,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地弹奏喜爱的琴曲,入宫后她已经很久没有酣畅淋漓地弹过一首曲子了。
当今皇帝素爱音律,这在京中已不是秘密,所以这入宫的秀女们个个也都琴艺了得,她们也酷爱在闲暇之时以琴相会。
每每这个时候,顾惜都恨不得加入其中,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在这宫墙内获得知音人一二,可如今却只能当个彻头彻尾的听众。
*
夜里,顾惜心里烦闷,晚饭过后便一个人到储秀苑附近走走。
在储秀苑的北面,有一个很大的荷塘,如今正是初春时分,冬日里枯萎的残荷也已悄悄地冒出了一抹新芽,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的晶莹剔透。
荷塘旁边有一座亭子,几张长椅安静地倚靠着亭子四周的雕花木栏,椅子上布满了灰尘,看起来是许久是不曾有人来过。
顾惜心想也是,这个时节,应是不会有人来此处,于是她便放心地在亭子里寻了个位置坐下。
她坐在亭子的台阶上,头靠着梁柱,沉浸在眼前的荷塘夜色里,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接下来几天,顾惜都在大家回屋就寝后,一个人悄悄来到碧荷苑。
观察了几日她发现,平日里连扫洒的宫女都不会到此处,于是今晚她大着胆子偷偷把琴带到了碧荷苑的亭子里。保险起见,她还是用面衣遮住了脸,若不小心被撞见了,也能不被认出来。
这一夜她弹得酣畅淋漓,好不畅快,清风徐来,吹起了地上的尘土,也吹散了顾惜心中的阴霾。
又过了几日,顾惜见宫里未曾有人谈论夜晚弹奏之事,才彻底放下心来。
今日她在储秀苑的藏书阁里发现了一个琴谱,琴谱上记录着名家留下的曲子,这些曲子她时常弹奏,唯有最后那一首,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这首曲子写在了琴谱的最后一页,没有名字,字迹也和其他曲子不同,像是后来才誊抄上去的。
顾惜心里想着这首曲子,手不自觉地便弹奏了起来,渐入佳境时,突然一阵萧声响起,而且与她演奏的竟是同一首曲子!
顾惜惊得停下了手中的弦,那人也跟着一起停止了演奏。
这曲子是她偶然得到的,之前从未听到有人弹过,吹箫之人难道难道便是作曲之人?还是和她一样碰巧也看过这首曲子?
顾惜担心被发现,正欲离开,却忽然又听到那人自顾自地吹奏了起来。
那人的萧吹得极好,隔着茫茫的夜色,顾惜仿佛看到了那位吹萧人此刻正身披银辉,站在月光下悠然地吹着洞箫。
她不觉想起了那首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曲毕,顾惜隐在暗处静静地等了许久,也未见有人过来,于是壮着胆子继续弹拨,琴音刚起,那人便极有默契地与她合奏。
琴音清越,萧声悠长,琴箫合鸣如两缕青烟在暮色中缠绕,连带着树梢都与之共舞,让人不觉沉浸在乐声中。
两人一来一往的又合奏了几首曲子,皆是顾惜极为喜爱的。
后来的几日,顾惜每天夜晚都会抱着琴来到碧荷苑,那人似乎也每日都在远处等着她,只要她的琴音起,他就以萧来和。
世人皆羡慕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如今她似乎也遇到了这么一个知音人,几日下来竟觉得这素未蒙面的之人仿若多年的知己好友。
她甚至想,若是他日能有机会见上一见,岂不快哉?
如此,这宫里的日子似乎也开始让人有了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