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棠摇摇头,“那王氏极为谨慎,一开始什么也不肯说,后来,我使了银子,她才松了口。”
“据她说,当年父母亲出事后,所有下人都被赶到了庄子上,等到阮氏正式接手庄子后,嫌弃人太多,便将人都遣散了。”
姜嬷嬷“哦”了一声,“一个留下的也没有?”
文棠摇头,“没有,阮氏不想用我父母亲的人,一个没留。”
“不过……”
姜嬷嬷急道,“姑娘,不过什么,快些说吧。”
文棠笑道,“还有个漏网之鱼,那王氏提到,母亲生前的大丫鬟兰香,早在父母亲离开京城后,便早借口离开了文家,此后,再也没回来。”
文棠心情明朗了许多。
“她这么反常,恐怕早已被人收买,离开文家,估计也是为了保命。”
姜嬷嬷激动的一下站了起来,“那她人如今在哪儿?”
文棠将手中拿着的玉珠高高抛起。
“这个王氏哪里清楚,不过我看她目光闪烁,八成有所隐瞒,于是诈了她一把,没想到,还真有所收获。”
文棠挑起眉毛,语气轻快。
“她说那兰香曾经说过,自小在汉中长大,十岁才被卖到王家。”
姜嬷嬷重复念道,“汉中,那里可离京城千里之遥呢,就算知道了,可也没办法去那找她呀?”
扭头看向文棠,见她不说话,姜嬷嬷心里“咯噔”一下。
不好,她可太了解姑娘了,她下定决心的事,那就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明显,这件事已经被她放在心里,恐怕,早晚有一日,她会去汉中找那个兰香。
“姑娘,你可不能以身试险,嬷嬷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得拦着你。”
文棠缓缓叹出一口气,她知道这次江上行,已经让姜嬷嬷吓破了胆儿,是决计不会让她去汉中的。
罢了,这条线索虽然有用,可并不知道那兰香究竟回没回汉中,再加上时间长了,变数大,远不如眼前的另一件事更让她急于得到。
文棠抱着姜嬷嬷的胳膊撒娇。
“嬷嬷,你放心,我不去的。”
姜嬷嬷瞥了文棠一眼,“姑娘,你别骗老奴了,你现在不是不想,而是还去不得,如果有了条件,你肯定回立刻动身。”
文棠笑得眼睛完成了月牙。
“嬷嬷,还是你了解我,不过,眼下,我更想要得到当年刑部调查的卷宗。”
姜嬷嬷,“刑部卷宗?”
她也是第一次听文棠提起,文棠转过身道。
“没错,过去咱们离得远,没办法,如今,人在京城,我是无论如何都要得到这份卷宗的。”
“据说,刑部的卷宗中会详细记载当时涉案的人员、发生经过,还会查访周围围观的人,当年的事死了那么多人,只要有一点儿有用的线索,我都不会放弃。“
姜嬷嬷奇道,“姑娘,这些事是谁告诉你的?“
她明白,绝不会是周游,他巴不得文棠放下这些,那会是谁呢?
文棠推开窗子,望向远方。
“嬷嬷,不用猜了,是赵誉告诉我的。”
赵誉,姜嬷嬷眼前马上浮现出一位斯文俊秀的公子,赵誉,是秦地最大的世家,赵家这一代最有出息的一位,年纪不大,已经在赵家说了算了,是个很有本事的年轻人。
姜嬷嬷知道他一直恋慕着姑娘,本以为姑娘会嫁给他,没想到,周游一过世,姑娘便头也不回的来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