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兰追了两步,大声道。
“我有时间去找你。”
文棠转过身子,朝萧兰挥了挥手。
“随时欢迎。”
萧兰随着那嬷嬷走向沈家人,还忍不住回头看向文棠远去的身影。
冬月看在眼中,劝道。
“郡主,你要是舍不得文姑娘,日后再见便是。”
萧兰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眼紧跟在后的嬷嬷。
“冬月,你记住文家地址了吗?”
冬月也看了眼后面的嬷嬷,凑到萧兰耳边道。
“您放心,记住了。”
京城居,大不易,这话文棠算是见识了。
拿着那张泛黄的信纸,她和姜嬷嬷脚都要走断了,才来到了信上的地址,位于仁义坊的丁香胡同。
她抬头望向眼前的宅子,大门的红漆有些剥落,但还能看出原先的光彩,一如原先显赫,如今没落的文家。这里原先是父母亲她们一家三口的住所,父母出事后,反而被调回京城的二叔一家鸠占鹊巢。
深吸了口气,文棠敲响了大门,等了许久,才有门人打开大门,听他说完后,老头儿疑心听错了。
“姑娘,你是不是找错了地方,这家子可没有你说的人。”
一边说着,还上下打量文棠,看这打扮,该不会是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吧。
“这位老者,我真的是文家大老爷的女儿,还得麻烦你进去通报一声。”
说着,拿出一串铜钱塞进了门人手中。
这老头颠了颠铜钱,满意的露出了黄黄的牙花子,笑道。
“成,我这就进去通报,您在这等会儿。”
没想到,这姑娘看起来不咋地,出手还挺大方。
文棠耐心的等着,姜嬷嬷忍不住朝着门人远去的背影“啐”了一口。
“什么东西啊?狗眼看人低的玩意。”
接着担忧的看向文棠。
“姑娘,这文家该不会不认你了吧?看这样儿,这文家恐怕没落的没边儿了,看这门人就知道。”
文棠嘴角带着讽意。
“嬷嬷,我来这儿只为找到我想要的东西,不用管文家的如何。”
这句话,透露了文棠心底的想法,姜嬷嬷听后反倒松了口气,姑娘心里有底便好,要不,以姑娘这般容貌,她真怕这文家人会起什么不好的心思。
这回子,老门人回来的倒是挺快,脸上带了谄媚的笑意。
“大姑娘,小的有眼不识泰山,您快请进吧,老爷和夫人正等着您呢。”
这会儿,他看向文棠的眼神又变了,文棠不予理会,带着姜嬷嬷进了大门。
一个小丫鬟,在前面带着路。
一路上,文棠打量着四周,这个三进的院子,依稀有她记忆中的样子,后院角落里的秋千,她年幼时经常坐在上面,母亲在后面推着她,越推越高,她紧紧的抓着秋千的绳子,人仿佛都要飞上天了,母女二人的笑声仿若银铃,深深的刻在了她的心里。
如今,斯人已去,那架秋千已经破损的不像样了,连木板子都没了,显然,早已被新的主人冷落。
这座三进的院子,虽说不算大,但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城,也价值千金。雕梁画栋,分花拂柳,很是小巧精致,处处皆被打理的干净清爽,看得出,女主人是个会操持的。
她头来京城前,花了不少银子打听文家的情况。
二叔父文杰,自从当年从外地调回京城后,屁股一直在五品官的位置上没有动过,早已丧失了升官的期望,混成了个官场老油条。一个五品官,在秦地算是个人物,可在这京城,真是排不上号,在家中,大多是精明强势的阮氏说了算。
一路上看到的仆人大都十分年轻,没有年纪大的,文棠心中一凉,若是如此,还哪里找文家的老人呢?
心中正担忧着,听竹轩的大门已经近在眼前,隐隐能看到里面的人影,文棠轻轻捋了捋衣襟,抬脚迈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