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开国女帝夺权记     现实向 > 第 20 章(第1页)

第 20 章(第1页)

对此,观南分兵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然后,就在抛下一万具尸体后,对着这天堑无计可施。她反复尝试了威逼利诱敌将、趁夜偷袭等方式,可是在僵持了近一个月后。粮草已经有些不济,冬日的寒意也渐渐袭来,大部分军士一日只能吃两顿高粱,加上五万人的战争损耗,士气已经有些低落。

更严重的是,因为大吴的战事不利,先前倒向大吴的将领重新摇摆了起来,后方的粮草运输时常受到散落的敌国势力骚扰。

除此之外,观南弑父杀君的谣言愈演愈烈,以复仇为名的战争乃至观南政权的法理性岌岌可危。但是仗打到这个地步,观南已经不愿意再退回去了,她知道,这场战争拖得越久就会造成越多损伤。她这一次,再度集结了十万士兵,打算用人海战术绕过函谷关,拿下其他土地,包围函谷关。

另一边,李相早已预料到一切,此刻,他正坐在辽国的军营中。对着辽国官员讲述着出兵理由。

"如今大吴士气正盛,若是当真令其统一了中原,谁能保障你辽国的安全,倒不如资助我与荀忠。我们都知晓,一个松散的中国,才是最利于辽国利益与安全的存在,不是吗?"

"那,我方与大吴的生意怎么办?"

"您可不要这样想,若是唐与吴的战争不停,只会增加对贵国战马的需求。如此,无论贵国开出多少的价码,他们都只有接受的份。"

辽国皇帝想了一会,觉得是这个道理,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他将于十二月南下,攻打大吴新打下的土地。

十一月末,观南站在新的城池面前。但到了这个时候,敌军已经拿到了回回炮的设计图纸,雨点一样的石头砸在她的临时营地上,眼前的灾难加上长期的劳苦,已经让士气到了崩溃边缘,她无奈下令撤退。但这场格外寒冷的冬天里,想走也没有那么容易,一场空前绝后的暴风雪阻挡了她前进的步伐。因为运力的匮乏,军中普遍缺少过冬物资,非战斗减员也达到了新的高峰:七万人。

到了这个时候,李相的使节才缓缓而至。虽然因为不听从调遣,他已经不是宰相了,但是,手握当今皇帝长子以及辽方支持的他仍有另立政权的机会。更直白一点说,他是当今僵局最大的变数。

来使是李氏宗族的一位老者,看起来是一位很温和的人,但观南知晓,能在这样混乱的唐国朝堂坐稳高位的,绝对不是什么软柿子。她用对来使的最高的规格迎接了他,略带卑微地问他此行的目的。

"不知先生此行为何而来,我倒是觉得,我们有合作的机会。"

"陛下可否先屏蔽下人。"

"你们都下去吧。"

"族长知晓他没法另立朝堂,所以,陛下可以放心,吾是前来与陛下谈条件的。依族长的意思,陛下要为他保留首相的位置,还要为李翰海将军保留枢密使的官位。更重要的是,陛下,要娶李氏的男子。"

观南听闻此言,握剑的手不经意间紧了几分。"你这样狮子大开口,怎么会觉得朕会同意。"

"陛下别激动,吾且为陛下算笔账。如今荀忠手下还有当年李党的旧部,若是陛下封族中人为后,我们可以立即献上荀忠以及唐君首级。更何况,臣还可以告诉陛下,这辽国可也是有出兵意向的。若是陛下同意了我方需求,这辽国的十万骑兵便是陛下的战俘,若是不然,陛下准备好双线作战了吗?"

观南握紧了拳头,她不得不说,她确实没有选择了。国库已经没有结余了,现在的吴军也急需休养,哪怕李氏狮子大开口,也远比战争的消耗轻。但是,她还是要试图挣扎一下。

"结盟有千万种方式,何必偏偏要依靠姻亲。"

"吾劝陛下还是好好想想当下的局势,这已经是我方的底线了。要是陛下不同意,吾并不介意与辽骑建立崭新的政权,到时候,陛下要交出的可不只是后位与官职了。"

说罢,他便拂袖离去。观南烦躁地看着地图,试图找出一条自救之路。但却终究不得不承认,无论那一条,都是未卜的前途加上数十万人命,她还是不得不接受李氏的条件。

残阳似血,观南静静地看着自己最后的方案,不由落下一滴泪来。

小时候的她曾经天真地认为,那些拥有权力的大人物可以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她觉得自己只要统一了全国就可以拥有自由。但直到今日,她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蠢笨,从她登上帝位的这一刻,她就已经杀死了赵观南。从今往后,她不过是个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的政客。她既无法庇佑自己的百姓免受战争之苦,也无法保留自己的那一点点对真心的依恋,连卧榻之侧,也要被塞上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吗?

她不由得嘲笑起自己,她又是怎么觉得,这一切,有结束的那一天呢?

只要这贪婪的人们不会停止追名逐利的脚步,那这世间的纷争就永远无法停止。她只能一次又一次试图在危局之中寻找一条活路,显然,这一次,就是交出大吴三个最至关重要的位置。

她最后阅读了一遍自己的方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