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敲门声,小五儿开门出来,杏儿正在门旁站着,看见小五儿,福了一福道:“县尊请五娘子去用早饭。”
小五儿怀着慷慨就义的心情跟着杏儿进了后堂,只见晓颂一家三口正坐在桌前等着。
晓颂抬头看见小五儿,劈头就问:“怎么不换了女装?!”
小五儿一愣,忽然明白过来,晓颂是在用姐姐的语气教训自己,心中顿时一轻,笑道:“习惯了。”见小山正好奇地看着自己,便向他笑笑,说:“小山乖。”
韩县令笑道:“小五儿来这边坐,小山叫小姨。”
小五儿知道晓颂态度改变,韩县令功不可没,便又向他一揖到底,笑道:“有劳姐夫。”
吃过饭,韩县令安排了人送她们姐妹去太湖庄子上,就去衙门里了。
一路上晓颂都不怎么说话,不知想些什么,小五儿怕中途生变,也不肯多言,只觉得这回家的路真是漫长无比。
车停在自己家门口,小五儿领着晓颂和小山进了院子,秦氏正在院子里晾衣服,看见小五儿进来,笑了笑正要说话,目光不经意扫过晓颂,顿时呆住,过了片刻,才哭喊道:“我的闺女啊,你可想死娘了……”扑过去将晓颂搂在怀里大哭。
小五儿看不见晓颂的神情,见她没有抗拒,也就放了心。
听见声音,亭亭和司马安跑了出来,惊疑地看着众人,小五儿笑道:“是三姐。”
秦氏压抑了多年的心痛、无奈、后悔、挂牵全在这一刻化成了眼泪,哭得痛快淋漓,众人也都跟着拭泪,小山和司马安两个小家伙儿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见大人哭,也跟着哇哇大哭。
小五儿将秦氏等人劝到屋里,自己去沏茶,拿孩子玩具零食,再回到屋里,秦氏已止住了哭声,正拉着晓颂说话,“……都是娘没本事……你受了苦了……”
晓颂和家人分别多年,心里梦里还是秦氏的旧样子,如今见娘鬓边白发丛生,脸上不禁也有了悲戚之色:“娘,你老了许多……”
秦氏听说晓颂嫁给了韩官人,如今正在邻县做着县令,又见晓颂穿戴齐整,小山也白胖,便觉得以前吃的苦也值了,心里的愧疚痛悔全都一下子消散了。
两个小家伙儿见大人不哭了,也自动收了眼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凑到一块儿玩了起来。
兰耀祖接到消息,也赶了回来。看到父亲苍老衰弱成这般模样,晓颂吃惊之余也颇为心疼,父女两个不免又落了几滴泪。
晓颂只在庄子上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说家里无人主事,约了以后再来,带着人走了。
众人送了她回来,各自收拾东西,秦氏在堂屋里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忽然叹了口气道:“晓颂到底是离开我太早,怎么总觉得她和我生分,不像你们那么自在?”
众人闻言都停了手中的活儿,亭亭和小五儿互望一眼,说:“换了谁离家这些年,乍到一个新地方,可不是有些生分?她不是对娘你生分,是对这地方生分,爹刚一回来不也是这样?”
兰耀祖在一旁唯唯称是。
小五儿说:“娘心里不也是觉得她刚回来,拿她当个客人?以后在家住的多了,自然就好了。”
秦氏又出了一会神,不知想些什么,站起身来,说要领着司马安去作坊里看看,兰耀祖听了忙跟在后面一同去了。
找到晓颂,了了秦氏一块心病,小五儿也觉得卸了一副重担,心里轻松不少。
菊花茶的事交给了赏姨,一应杂务,均有她出面料理。
小五儿定下心来研制植物油。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她找了黄二郎和大虎做帮手,又从外面请了个惯做麻油的老郑师傅,和一个老木匠鲁守拙,就在村边空地上搭了两间房子,临时做为油坊,两个老师傅吃住在里面。
五个人琢磨多时,仿制了《齐民要术》上的机械、借鉴了麻油工艺,终于从黄豆里挤出油来。小五儿又让人买来菜籽和茶籽,一一试过,发现菜籽每石出油三十斤,茶籽每石出油十五斤,而黄豆每石才出八、九斤油。老郑说一石芝麻能出四十斤油,也许这就是只有麻油面世的原因?
众人商议之后得出结论,菜籽产量高,好种植,种了榨油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