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儿听了黑巾的讲述,不由得目瞪口呆。
她心中的第一念头就是后悔,边关重兵陈列,黑巾军这几个人哪里是对手?司马熙和凌峰要受连累了!当初不该多事,招什么安,弄得如今都脱不了干系。他们习惯了造反,积重难返,老是用这一个方式来解决问题,想到这里,马上想到自己遇事就逃避,如今埋怨后悔也是走的老思路,司马大哥要是在这里定不会如此,不禁一阵苦笑。
黑巾见她脸色变化连连,忙问道:“小五儿,吓着你了?”
小五儿说:“我在想要是司马大哥在这里就好了,他会怎么解决这件事呢?”
沉思片刻,小五儿说:“咱们在这边无人帮忙说话,我想如今最好趁消息未传远,赶紧派人到京中,上本自辩,别等着人家来灭了口,一切罪责都做实了,咱们只能做枉死鬼。”
黑巾说:“我们哪有向皇上递奏本的资格?你可有门路?”
小五儿说:“我认得二皇子,倘若他肯替咱们说话,倒还有几分希望,只是交情不深,只能说试试。”
黑巾站起来说:“我去和大帅商量一下!还有曹光实那边,也要想法疏通一下,此人颇有谋略,又是边关都巡使,能调动兵马,倘若他来攻城,定是一番苦战。”
霍黑子正在布置城防,听了黑巾的话便点头同意,他自己心里有数,此番得手,就是因为曹光实率领银州兵马去追剿李继迁了,曹光实要得知消息,调集附近各州大军攻过来,黑巾军还不被辗为尘粉?银州百姓也要跟着遭殃。
黑巾写辩本,小五儿给陈王赵元佑写信,李石头带了人去找王颜的亲兵和众蕃兵收集证词。
小五儿看了一眼黑巾的手本,见所述也基本属实,“……王颜残暴贪酷,克扣粮饷,凌虐士卒,污蔑下属,激起兵变,被乱兵打死,忠勇军为保边靖民暂控城防……末将自知此乃万死之罪,愿以戴罪之躯死战李继迁,以明报国之志……”小五儿看得连连点头,不得不说黑巾还是很有从政的潜力的。
诸事齐备,派了一小队士兵,八百里加急赶往京城。
给曹光世写的信大同小异,又恳求他宽限几天,等候朝廷文书下来再做处理,就派了两个被割了耳朵的蕃兵去送信,少不得各自叮嘱一番。
曹光世正在追剿李继迁,忽然亲兵来报,忠勇军霍黑子派人来送信,曹光世颇为惊奇,与霍黑子素无来往,他只是个军副指挥使,怎么巴巴的越了数级给自己写起信来,信还挺厚。
打开看时,顿时又惊又怒,自己一心追剿逆贼,大本营竟然起了火并!
待到向后看时,见他言辞恳切,还附了证词,不像作伪,暗忖这霍黑子倒有点本事,能突然发难,控制了整个银州城的局势,放在厢军倒是埋没了,不禁起了收拢之心。
正这时,一骑如飞驶来,探马禀报说,夏州知州尹宪派人来通知,李继迁的人马聚焦在黄羊平。
曹光实沉思了一会儿,将信收了起来,命令亲兵将送信的两个厢兵看好,全军向黄羊平方向进发。
赵元佑听说有小五儿的信,便先拿过来看,见鼓鼓囊囊一大包,只当里面又有什么新鲜玩意儿的制作书,忽然看见左下角写着“缄于银州”,不禁纳闷,兰小五儿怎么跑到银州去了?
打开看了两眼,脸色一变,向侍卫道:“速去找到送信的人,把他们安置到城外别院,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出来。”看完信件,沉思一会儿,又叫道:“来人,备车,去宋府。”
这一天早朝时候,枢密使陈从信上前奏道:“陛下,臣接到八百里加急,巡检使曹光实与夏州尹宪于黄羊平将李继迁部族驱散,缴获牛羊无算……”
此言一出,顿时大殿上一片欢腾,赵光义也满面笑容称赞道:“曹光实果然不愧是文武全才,有勇有谋,做得好!”
陈从信待众人稍静,又接着奏道:“哪知曹巡使率部剿匪之时,银州巡检王颜御下不力,激起兵变,死于乱军之中,忠勇军霍黑子带领乱兵接管了银州……”
众人又是一片哗然,赵光义大怒:“好大胆贼人!可曾尽数剿灭?”
陈从信答道:“银州官员及其眷属,和一城百姓都在城中,因此曹巡使请示是剿是抚。臣还收到了霍黑子八百里加紧送来的辩本,说王颜克扣粮饷凌虐士兵,被逼无奈……”
众大臣都议论纷纷,一个青年官员上前奏道:“陛下,对乱贼不能放纵,必当诛杀。”
一个胡子都白透了的老将也上前奏道:“皇上,当初灭蜀伐唐之时,王颜便跟随老臣,立下过战功,是咱们大宋的功臣啊,若不诛杀恶贼,岂不令群臣心寒……”
宰相宋琪皱着眉问道:“记得王颜当初是一员猛将,怎么去了厢军?”
这话提醒了赵光义,他也觉得纳闷:“你们这一说,我也有些印象,是啊,他怎么去了厢军?”
右千牛卫大将军李崇矩是宋琪的老友,在一旁接口道:“陛下,攻打北汉时,王颜克扣粮饷,又无故鞭打士卒,引起营啸,耽误了军机,才将他贬到厢军去的。老宋,你忘了么,当初咱们的大营就和王颜营地相邻,当时还以为是北汉军队打过来了呢,军中也差点乱了。”
左谏议大夫吕蒙正上前奏到:“皇上,即然那霍黑子未伤及官员和眷属的性命,看来并未存反心,不如安抚一下,救下一城官员百姓。”吕蒙正一向为人正直宽厚,他的话赢得一片赞许。
从白胡子老将身边又站出一个将军来:“皇上,不能安抚,霍黑子去年刚招安的,才几个月就又闹出事来,恶习难改,不如干脆除掉。”
又有人奏道:“王颜克扣粮饷才是祸根,军是国之重器,应抄没王颜家产,以儆效尤,平军中怨气……”
白胡子老将怒道:“岂有此理?!王颜为国戍边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一刹时官员们各执一见,众说纷纭。
宋琪站出来说:“陛下,曹巡使说王颜御下无力,不如换个治军有方的将领,将乱军约束整治一番,霍黑子等人降级使用,边关倒多出一支强军来。王颜已死,看在他曾立过功的份上,也不再追究,圣上看如何?”
宰相宋琪人情通透,又精通权术,是赵光义潜邸出身的亲随之一,如今风头正劲,众官对他颇为敬畏,见他提出折衷意见,一时竟无人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