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模具比着,很快便造出了具有一致性通用性的十几片透镜。毕竟是手工制作的,两包镜片里就挑出了两套合用的。
镜筒是找了个银匠做的,造型是明净简单的线条,未加任何装饰,让小五儿觉得有了熟悉的现代感。
数日辛苦,总算是做出两个望远镜,沉甸甸的劳动果实,真正的沉甸甸,小五儿觉得如果挂到脖子上,是脖子不能承受之重。
她双手捧给无尘一个,无尘顿时满面是笑,“给我的?”
小五儿笑道:“是啊,无尘公子游荡专用千里目!”说着打开一扇窗子,对着远处的树木调好焦距,让无尘看了,无尘惊叹了一声。
陈木匠好奇地拿过另外一个去,学着小五儿的样子向外一望,正好张茂陵从院里走过,陈木匠看着张茂陵斗大的脑袋当时就傻了。
无尘问道:“那个呢,给谁?”
小五儿说:“这个给皇上,换取了自由,咱们就可以回家了。”
然后又嘱咐陈木匠说:“这个东西先不要给别人说,过年的时候献给皇上,以后你就是做这个的专家啦,能重回坊里了。”震惊的陈木匠唔了两声,放下了望远镜,一时还回不过神来,表情呆滞地坐着不动。
第二天早上,陈木匠找到小五儿说:“我不回坊里行吗?”,
小五儿看了他一眼,说:“也好,你有手艺,做些东西换点儿钱花花,闲时和张管家一起买点小酒喝喝,以后攒了钱再娶个媳妇。”
陈木匠一叠声地应着。他两眼血丝,想必他一晚没睡才做的这个决定,毕竟也是个公职,虽然是最低层的,要放弃需要很大的勇气,不知道经过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拿定主意的。
年关将近,辅物院里研制出了两种烟花,一种是桔黄、红色、绿色三色烟花,放在地面上,喷出丈把高的花火来,分别命名为菊千重、满庭芳、花千树,另一种军用,是点燃后能升上空中的烟火球,红绿两色烟火球指定为信号弹,桔黄色烟火球指定为照明弹,袁院长踌躇满志地写了折子,附带了样品报到了上面。
没几天,又调走了一批烟花,有小道消息说皇上对此非常满意,腊月廿三年关晚上,要在宣德楼正对着的御街上燃放,与民同乐,还会邀请万国国宾。这消息很快传遍京城,爱热闹的京中百姓早早就做好准备,花了大心思的齐整衣衫鞋帽,只巴望着这一天赶紧到来,既看了新鲜儿又自己也去露露脸。
腊月廿三放假三天。小五儿去买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盒和一块上好的绸缎,将沉甸甸的望远镜用绸缎裹好放到盒子里。
太阳还没下山,张嫂就煮好了馄饨,早早给小五儿熬好了汤药,又张络着祭了灶,点了松柏火堆,一家人收拾停当,站在院子里,街里传来人群走过的笑语喧哗声,引得秀儿不住向院外张望。
小五儿见状笑道:“你们去游玩吧,躲着人群点儿,别挤着了。看好秀儿!”
张茂陵有点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两声,唤了陈木匠一行四人出去了。
小五儿转身问无尘:“你不去看吗?”
无尘一脸淡然:“我早看过了,前几天他们在皇宫花园里点过,千里目里看的真真的,也没什么好看的。”话虽如此,他身形一晃上了房脊,举着千里目到处乱瞄。
小五儿听了他的话十分无语,心中暗想还是早点回家吧,否则早晚有一天无尘会闲逛到赵光义的书房里去。
第二天早饭的时候,张嫂和秀儿抢着地讲头天晚上的盛况。小五儿微笑着不时点头,嘴里不由说出声来:“看来真的是个良机啊……”
喝完汤药,小五儿拿手帕蘸着碗底子上的药液在自己的手腕颈边抹了,无尘在旁看了,问道:“你要去乞归?”
小五儿点点头,“你看我这病殃殃的样子,难道是假的吗?还怕御医来诊脉吗。”
无尘眼神闪动,伸出两个手指点了她手腕一下,说:“我封了你的神门穴,你心脉变浅,太医也摸不出什么来。把太渊穴也点了吧,是不是觉得吸气都费劲?”小五儿无力地点点头。
写了拜帖,带了千里目,在街里叫了顶轿子,小五儿坐上轿子,张茂陵在旁边跟着,直奔陈王府。
门口的守卫见帖子上写的是属下来献神器,不敢耽误,急忙派人进去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