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酉末时分,小五儿正在拥被大睡,忽然被一阵喧嚣声吵醒,坐起身来,外面又安静下来了,小五儿有点怀疑自己是做梦了,惺忪着睡眼走出门去,只见叶小杰诸人分立在堂屋门口两侧,一派肃然。
小五儿走过去悄声问道:“怎么了?”
“有圣旨。”苏小方说着向大厅里努了下嘴。
小五儿从门帘边向里一望,只见司马熙正陪着一个太监坐在桌边喝茶。
随即听见一阵脚步声,凌峰匆匆从后院走出来,还穿着家常衣服,凌四保、叶小杰们忙伺候着换了官服才进屋去。
凌峰与那太监寒喧了几句,那太监笑道:“接旨吧。”说着站到上位,司马熙二人跪下听旨,那太监念道:“昭曰:驻防禁军指挥使凌峰,参军司马熙,忠君爱国,指挥有方,屡建战功,深得联心。着即擢升凌峰为荆淮招讨使,司马熙为副招讨使,率五千禁军招讨乱匪,可调动同安军,便宜行事。戍边辛苦,又逢佳节,特令上元节后率军南下。军中有功诸人,均按兵部上报论功行赏。”
凌峰和司马熙接了旨,向那太监送了谢礼,恭恭敬敬送出门去。
没想到上午这话还在当闲话听,下午这便宜事就落到了自己家头上。一股乱匪而已,正好去挣些功劳,田大志等人都摩拳擦掌,兴高采烈地准备大干一场。凌峰司马熙二人也是春风满面,两人无门无派,又是底层小官,正需厚积薄发,皇上提拔之心显而易见,上恩诰荡啊!
第二天,将各种赏赐拉回了家里,一车一车的,有钱有物,覆着大红绫罗,看着就喜庆。小五儿听说里面还有她的不少钱物,顿时笑得合不拢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难啊!自己终究是俗人一个!小五儿暗自嘲笑着自己,心底的高兴却抑制不住的直涌到脸上来。
叶小杰等人也各有奖赏,个个笑逐颜开,商量着到京中繁华处去吃酒逛瓦栏买东西,小五儿也要和他们结伴去。
司马熙在旁边听见,便说:“一会你去我房里拿一吊钱,你的东西我要完好的交给岳母大人,也好说动她让你从军!你还要跟着我们一起去荆淮平乱,还不快去给家里写封信报喜报平安?凌峰正要给边关诸将写信,正好一同捎过去。”
小五儿听了嚷道:“一吊钱能买什么?”嘴里说着便跑回房里给家中写信,向秦氏等人报告一众好消息,又说了自己随军南下的打算,顺路回到家乡去,看看父亲、大姐一家人、二姐一家人是否回去了,顺便打听三姐的消息。写到这里小五儿顿了一下,想了想,终于提笔写道:若无尘在山谷中呆闷了,便可一同南下。
小五儿写完信,送到司马熙房里,见他也正在写信,厚厚一沓,见小五儿进来便停了手,装到信封里封上,写上“妻亭亭亲启”几个字。
小五儿正在和司马熙讨论一吊钱能买什么,外面又是一阵喧哗,小五儿掀开门帘一看,院里多了两个校尉,正是此次更戍回来的边关旧部,全是一脸喜气。
凌峰和司马熙将众人迎进屋去了,小五儿问叶小杰:“他们也都得了奖赏吗?来干什么?”
叶小杰笑道:“那是,都得了奖赏!这不是听说将军要去平乱,都来走将军的门路,想要一起跟着去!”
断断续续来了好几拔人。小五叹道:怪不得皇上要更戍,人心都有背向啊!
这个新年过的喜气洋洋,除夕夜众人守岁直到五更,早早吃了饭去拜年。
小五儿吃过午饭便困得睁不开眼,一觉睡了一个多时辰,穿上那件黄栌柿蒂纹缎面直身,走到院子里各处一转,司马熙和凌峰早带着凌四保出去与人喝酒了,苏小方等人正聚在一起掷色子,阿绯等人都守在蔡氏房里。小五儿在院中立了片刻便觉无聊,想起去年此时正和亭亭在一起,心中不由思念,不知道母亲秦氏他们现在做什么。
张茂林拿着两张拜帖从外面走进来,看见小五儿在发愣,便说:“晚上去樊楼街玩吧,热闹的很,还有大户人家的女眷去逛的……”
叶小杰等人听见这句话便都跑出来打听,张茂林说:“京中旧例新年放禁三天,这三天马行街和樊楼街上到处都是关扑的大棚,扑什么的都有,若是彩头好的,怕是不能扑个娘子回来?!元夕节更是热闹,满城的灯火,全城的人都出来……”
众人不待吃晚饭,各自带了钱,凑到一起兴兴头头出了门,出了巷子,到了大街上,越走人越多,远远便见樊楼街灯火通明,路两侧一间挨一间的彩棚,挂着灯笼,照的清清楚楚,只见棚里摆着珠翠头面、鞋帽、玩器等各色杂货,有的棚里却是歌舞。忽然听到传来一阵欢呼声,众人急忙围过去,扯着旁边一个老伯打听得是一个大官人扑到了一个婢女。挤进去看时,只见一个小娘子微低了头,也有几分姿色,再看那大官人,矮胖丑陋倒也罢了,还有一个红红的酒糟鼻子。
叶小杰顿时大为不平,撸起袖子晃着膀子就要挑衅。苏小方等人忙拦住了,那老伯也劝道:“关扑有关扑的规矩,人家扑到了就是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