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老娘一拍大腿,喜笑颜开:“儿子,粮食带回来啦!”
冯山把粮食递给老娘,“都在这儿了。”
冯老娘接过后颠了颠重量,脸上的笑意更深了,“那啥,我看那边一家子人好像等着你呢?”
冯山一看,李大民已经带着一大家子,还有那个短毛小子过来了。
“山哥,我、我叫李大民。。。”
“我知道,你是想和我们一起去顺阳?”还未等李大民自我介绍,冯山直截了当地说出他的想法,这很好猜。
李大民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是,但是您放心,我绝对不给您添麻烦!您只需要让我们一家跟在后头就行了,要是您有需要帮忙的,我也绝不推脱!”
冯山看向李大民后面的女人和孩子,眼神中都带着期盼。
冯老娘站在一旁并没有说话,这个事,她做不了主。
冯山收回视线,“帮忙用不上你,顾好你自己的家人就行了。”
李大民一愣,随机开心地笑了,“唉,谢谢山哥!”
冯老娘也笑了。
冯山又看向房宁,“你叫狗蛋,多大了?”
房宁很想翻个白眼,但是不敢,“我小名叫狗蛋,大名叫房宁,今年十三了,下个月就十四,山哥,我挺有力气的!”
她也知道自己长得显小,主要是矮,站在冯山跟前,就像个小鸡仔。
冯山没有怀疑,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从庆阳走到东昌,没有力气肯定是做不到,甚至,还得有脑子!
“房宁?哪个房,哪个宁?”
房宁:“房屋的房,安宁的宁。”
“有房则宁,这名儿倒是有趣。”说话的人是个四五十岁的长须男人,和冯山站在一起,看起来有点文人气质。
冯山并不识得几个字,听到古大夫这么说,就觉得这个名字是个文化人取的。
“你识字?”
房宁想了想,“认得几个字,不多。”
原身是不识字的,但是她在进城的时候,看到了城门上的济阳县三个大字,都是繁体字!
她不写,但是会读啊,所以说自己认识几个字也没错,另外,她也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冯山看房宁的眼神多了一丝探究。
冯老娘:“行了,多一个小子能有啥,都带上都带上!”
确实是这个道理,冯山本来也没打算撇下房宁。
“好,那一起去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