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带客栈系统穿武侠 > 第七章(第1页)

第七章(第1页)

这画中描述的是一个骑驴的老者带着童子在山间观赏石碑的场景,石碑立在山间,寒林凄凉,苍虬的老树木叶尽脱,颇有些悲凉萧瑟之感。

“这是五代李成与王晓所作的《读碑窠石图》,不过是临摹本,姑娘见笑了。”

“在下李疏横,敢问姑娘尊姓大名?”

李疏横站在屏风前,打量着这位突如其来的客人。

眼前的少女年约二十,高五尺三寸,发束马尾,身披白色劲装,小臂着红色护腕,斜背长剑。

看打扮是一名江湖侠客。

云溪今日穿的是孙府准备的衣物,昨日在南市她本定了两件成衣,但仍需修改,就穿着汜水镇时的旧衣去了孙府。

或许是孙府看云溪穿着实在简朴,特意送来衣物。是以云溪今日穿的十分精神。

“在下云溪,蜀中人氏。昨日接了李官人在衙门发布的悬赏榜文,今日特意登门拜访。还请官人详述府上失窃的始末,在下也好追查线索。”

李疏横请云溪就坐,思忖片刻,开始讲述两月前李府失窃一事。

两月前,六月初六,正是天贶节。

北宋时期,宋真宗曾梦见天神赐予他一卷天书,以昭宋朝国运昌盛。为了感谢天恩,他将六月初六这天定为了天贶节,在全国各地修建道观来祭祀庆祝。

六月初六,正值盛夏,阳光猛烈,民间又将这天称为晒衣节和晒书节。

李疏横有辰时临帖的习惯,当日辰时,他叮嘱小厮将家中珍藏的书籍和字画都拿到院中暴晒,随后便在书房临帖。

当日的天气很好,晴空万里。他临摹的帖子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正写到一半,就听家中小厮说有人拜访。

来人名叫刘钿,是李疏横曾经的同窗,但他们的关系并不算亲厚。

刘钿此行是来向他求购一样东西的。

李疏横祖上曾在晋朝为官,官拜兰台令史,负责典籍整理、校勘和研究,收藏了不少两汉到晋魏时期的碑刻拓片。

时移势易,李家收藏的不少古籍拓片都已失散,只保留了最为珍贵的几份。

密县常有文人组织诗会,席间众人吟诗作赋,追古怀今。

今年五月的一次诗会,有学子谈论书法,恰好提到了飞白书的创始人蔡邕所作的《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是中国最早的官刻儒家石经。汉灵帝时,由议郎蔡邕主持,以七部经书为范本,将其内容镌刻至石碑上,用以校验经书。

石碑历时八年方成,共计46块,皆高达一丈。其字体采用隶书,方平正直,中规入矩,文化价值极高。刻成后立于洛阳太学门口,成为当时太学学子学习儒学的官学课本。

东汉末年董卓焚烧洛阳宫城,石经也在战乱中被损毁。

李家先祖曾收藏了几座石经的残块。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衣冠南渡,大量士人南迁。为了保存石经上面的内容不再被损毁,李家先祖将石经拓印保存。

晋朝后的六百多年,李家虽家道中落,但依旧保存着那几份石经的拓片,不曾变卖。

诗会上谈到《熹平石经》的学子名叫黄文彬,是李疏横的同窗,曾经在李家见过李疏横临摹《熹平石经》的拓片。

李疏横听到黄文彬提起《熹平石经》,眉头一皱,正想打断,就听到黄文彬说起曾在李家看过《熹平石经》的残篇拓片。

这下可好,席间顿时议论纷纷,不少学子询问真假。

诗会结束后更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爱好书法的文人墨客来李家借《熹平石经》的拓片观摩。

来来往往的人多了,总会出现李疏横不能拒绝的人。

诗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李家迎进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是李疏横中举前,就读县学时的学正,周焕。

周夫子已年过半百,向来醉心于书法字画,在县学时对一众学子多有照拂。

当夫子老泪纵横地请求他,将《熹平石经》的残篇拓片借予他观摩一月时,李疏横虽觉不妥,还是将拓片借出。

一月后,周夫子如期奉还,还邀请他去参加六月天贶节的诗会。李疏横以温书待考为由推辞了周夫子的邀请。

“想来李官人家中被盗的财物,说的就是这《熹平石经》的拓片了。”云溪问道,“周夫子将拓片归还时,李官人可曾检查过,是否被掉了包?”

“这是自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