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刚吃过午饭,没人在一旁看似关心实则奚落,又有宝玉劝慰,的确多吃了两口。
听见外祖母要见她,她忙跟着鸳鸯过来。
“外祖母。”林黛玉刚行礼,贾母就招手:“就咱们两个,讲究那些虚的做什么?快来坐我身边。”
因为要问的东西其实不太正经,贾母还是先寒暄两句,什么“中午吃了什么”、“好不好吃”、“哪里不好,你告诉我,我去说她们,省得你为难”等等,这才问:“你那会儿年纪小,可能记不清,忠勇伯跟你父亲真的没有旧交?”
林黛玉心思敏感,又无父母依傍,说是长住荣国府,但还不如借住的薛宝钗跟史湘云自在。
况且贾家上下全然向着她的,贾母跟贾宝玉两个合起来才能算一个。贾母这番说辞自然瞒不过她。
林黛玉微微低了头,心里叹气,道:“的确是不曾听父亲说过。”她斟酌片刻,又道:“况且就算是有旧交,忠勇伯那会儿应该还是孩童,兴许他记住了,可父亲没放在心里。”
“我就说——”听见这回答,贾母松了口气,笑道:“既然是旧交,见见也无妨的。”
林黛玉想起她在贾家十年,除了宁府就是王家,可再一想连三春姐妹也是一样,至少在这一点上,的确是没人苛待自己。
她轻声道:“都听外祖母的安排,只是那筐菜早上才送去,前儿又说得了风寒,不如过两日。”
林黛玉的依从让贾母觉得她很是贴心,贾母笑道:“鸳鸯,上回他们送来的红参,给我的玉儿切些带回去。”
说完,她拍着林黛玉的手:“叫紫鹃泡给你喝,这个不上火的。”
林黛玉嗯了一声道谢,又坐了坐说了两句话,这才告辞。
穆川的午饭是在宫里跟皇帝一起吃的。
他一个大高个儿,消耗本来就大,每天练功不停,自然吃得比旁人要多的多,皇帝看了很是喜欢,笑着吩咐一边太监:“以后忠勇伯来,按照三人的分量准备。”
“多谢陛下,烦劳公公费心。”穆川顺势瞧了那公公一眼,笑道:“这位公公长得很是喜庆。”
听了这话,皇帝转头一看也笑了:“圆脸,圆眼,白净,还有两个笑窝,的确是喜庆。白忠。”
名叫白忠的太监趁势给皇帝和穆川都行了礼,道:“大人胃口好,陛下都多吃了半碗饭呢。”
穆川的计划里,结交太监也是必须的,有个熟识的太监在宫里,消息灵通不说,还能有效避免跳坑,做事也方便。
皇帝的大总管全福仁肯定是不行的,一来他用不到这么大的太监,二来这位全公公是皇帝小时候就在身边伺候的,虽然能力不太行,但是忠心耿耿,拉拢不得。
今儿他递了橄榄枝出去,似乎这白忠也有意,接下来再寻些机会接触,关系还能再近一步。
吃过饭,穆川带着太上皇跟皇帝的赏赐出宫了。
太上皇赏了一身工艺精湛,上头还镶了金丝和宝石,虽然没法穿着上战场,但是摆在正堂里又体面又荣耀的铠甲。
皇帝则是赏了他一柄锋利的刀,吹毛利刃削铁如泥的那种。
另外两人还都不约而同的赏了些药材,说是他辛苦,怕他身上有暗伤,要他好生调养。
穆川带着东西出宫,先往自己的忠勇伯府去了。
因为风头正盛,也就四五天,牌匾已经挂了上去。
敕造忠勇伯府几个大字,在午后的阳光照耀下,发出金灿灿的光芒。
“是黄金打的字儿。”有着军师诨号的赵敬诚一脸骄傲的跟穆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