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笑着应了:“等他回来我就告诉他。老祖宗放心,一准儿给您办好。”
贾母点了点头,正想要说点什么,见鸳鸯带着小丫鬟提着灯笼进来,她知道这是提醒她到点儿了。
贾母故意打了个哈欠道:“我也乏了,你们都回去吧。已是深秋,天黑得早,路上小心些。”
屋里众人起身行礼,贾母又指着鸳鸯手里的灯笼:“这是中秋他们做的灯笼,前儿收拾房子才翻出来的,一人挑一个带回去。万一路上黑,也算是物尽其用。”
为中秋节制的灯笼,也不会加什么“巧思”,都是意味着团圆的圆形,连颜色也是大红的,最多只能往橙色偏一点点。
差不多的东西,没什么可挑的,众人一人拿了一个,薛宝琴看了看贾母,等贾母察觉到她的视线,这才憨笑道:“老祖宗,我也想要一个,可我就住在您院子里,路黑不黑的也没什么相干。”
贾母就喜欢活泼伶俐的姑娘,跟着笑了起来:“有你的!”
薛宝琴微微提了裙子,走路都跟小鹿跳似的,开开心心地去挑灯笼了。
贾母最操心的就是她的两个玉儿,尤其是已经穿上袄子的林黛玉,这屋里多数人都只加了个褙子,她这个上了年纪的,也刚穿上夹袄。
“叫丫鬟来接你。”
不等林黛玉说话,鸳鸯便道:“紫鹃已经等在外头了。”
“是我多心了。”贾母一下子就轻松了:“她原是最妥帖的,在我屋里的时候就心细。”
贾宝玉指挥丫鬟点好了灯笼,一个递给林黛玉,一个拿在自己手里,道:“老祖宗放心,我送林妹妹回去。”
王夫人扫了一眼亲儿子,就是当着贾母的面,什么都不好说。
一群人从贾母院子里出来。
贾母院子在荣国府的最西边,不管是回大观园的众人,还是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等人,总归都是要往东走的,开头这一段路,大家都在一起,就还挺热闹。
不过很快,王熙凤就先走了。
她身子骨还没养好,家里事情又多,院子里又新进来尤二姐跟秋桐两个妖精,这俩打擂台虽然是她教唆的,但她也烦。
王熙凤说了句:“要回去看孩子。”由两个丫鬟搀扶着,飞一样的就走了。
都是一家人,王熙凤院子里的事儿,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些,也没人多说什么,安静两三息的功夫,又聊了起来。
王夫人跟薛姨妈走在最后头,小声不知道在说什么。
贾宝玉拉着林黛玉,问她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又有什么想要的,正好他出去给带回来。
薛宝钗拉着自己堂妹,小声规劝道:“你方才有些无礼了,在老太太面前,还是要稳重些的好。”
薛宝琴一脸懵懂:“我不记得了。下回我哪里做得不好,姐姐直接说便是,这……我也不知道你说得是什么?”
薛宝钗的声音不大不小的,薛宝琴也没刻意压低声音,反正探春听见了,她笑了一声,给自家姐妹使个眼色,也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宝姐姐又教妹妹为人处世呢。”
自打上回管理大观园被薛宝钗背刺,好好的开源节流被她搅和了,自家的收益被她拿来当人情送了出去,探春一直没过去,有机会就要刺两句。
可薛宝钗也不是一般人,她只当没听见,脸上一点异样看不出来。
不过史湘云是个实心眼,给她解围道:“我倒是想要宝姐姐当我亲姐姐,天天管着我才好。”
这话就让人不太好接,还不如没听见呢。
好在路不长,很快就到了路口,住大观园的往北,王夫人往南,薛姨妈则是继续往东。
史湘云等薛宝钗一起走,薛姨妈歉意地笑笑:“我得跟宝丫头说两句话,云丫头先回去吧。”
最是体贴的贾宝玉道:“你晚饭还多吃了半碗,不如跟我一起送送你林姐姐,正好消消食。等咱们转回来,你宝姐姐兴许就到门口了,你再跟她回去,岂不正好?”
贾宝玉的怡红院跟林黛玉的潇湘馆是距离大观园门口最近的两个院子,分列西东,史湘云一想也就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