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月欢喜不已,与金坠一同向村子正中的那座古桥走去,一路向她介绍村中情形。石桥上横七竖八躺了几个病人,君迁正跪地替他们看诊。净月忙上前合十行礼。金坠向他介绍道:
“这位小师父是我的旧相识,专程来此超度亡灵。小师父有一位相熟的婆婆,家住村南,我们可以过去借宿。那儿还有许多病重之人,正需你的帮助。”
君迁颔首应道:“稍等,此处还有几位病人,我看完便过去。”
濠梁古村三面临河,唯村南有一处土坡,乃全城地势至高之处。每遭水患,此地便成了避难的不二去处。二人随净月来到此处,远见一株百年槐树矗立坡上,迎风招展,亭亭如盖。树下有茅屋星点,不见炊烟,不闻鸡犬。每家每户前都散乱堆着几个土馒头,走近了看,尘土未干,皆是刚挖的新坟。
正值晌午,四下无人,唯见树荫底下有个枯瘦的老妪,正跪在一座土坟前祭拜。雪白的槐花随风零落,将坟头和白头皆染得霜打一般。
净月见状,眼圈一红:“余婆婆!”
那老妪闻声回首,颤巍巍起身:“阿囡……是出家去了的阿囡么?”
“是我!婆婆,阿囡回来看你了!”
净月扑上前去,一老一少在坟前抱头痛哭。余婆婆一手拥着小尼姑,一手指着面前那土馒头,泪声俱下道:
“这是你小哥哥的墓——昨夜里还剩一口气,今早就不行了。祈求神佛慈悲,总得留他一个在我身边,哪知还是随他爹娘和阿姊去了……早知如此,当年你爹要把你送到寺院去,我就是死也不该不让你走!如今要是你还在这,娘儿们还能有个倚靠!可当年家里若再多一张嘴,又怎生吃得饱饭啊……”
净月啜泣:“婆婆莫难过,我会好好替他们超度的……”
老妪哭道:“阿囡,你是出家人,你去向菩萨佛祖求求情,请他们开恩让瘟疫早些退去,给咱们一条活路吧……”
净月悲叹一声,指着身后的金坠和君迁道:
“这位金檀越是我的朋友,她夫君是个帝京来的神医,特来这里为百姓们治病的。婆婆放心,沈神医妙手回春,定会让濠梁好起来的!”
老妪望向君迁:“帝京?这位郎君莫非是宫里的太医?”
“我只是个普通医人。”君迁柔声道,“请问老人家,此次疫病大约何时而起?官府可曾派药赈救?”
“派药!怎么没派?一个月前水涝淹了这里几十座村子,闹起瘟疫,县衙里便来了好些兵丁,前后把手不让人出去求医,只说会给百姓们发药。大家都以为得救了,谁知喝了他们的药,原本还有气的人立时便死了,连没病的都得了病!”
老妪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黄纸包递给君迁:
“喏,这便是官府挨家挨户送的药——神医倒是给看看,这究竟是救命药还是毒药!”
君迁接过那药包拆开,但见其中乌黑一坨,皆是枯草烂叶泥沙碎屑。他几乎不敢相信眼前所见,一把将药掷在地上,切齿道:
“这药从何而来?”
余婆婆哭诉:“派药的说这是官府从大药商那里采买来赈济的好药,临淮县下面几个受灾的村子都一样在吃!大家晓得这东西吃不得,几个村的父老乡亲连夜闯出去鸣冤,听说统统被扣在了县衙……可怜我们只好在这里等死!”
金坠在一旁听着,不禁怒火中烧,低低骂了声禽兽,问道:
“阿婆可知那药商是何来头,竟敢这般目无王法?”
“不瞒娘子,本地最大的生药铺正是那姓扈的开的——就是雍阳驸马大将军家的亲戚!堂堂皇亲国戚,见了官府都横着走,平民百姓又奈他何?”
【注释】
1。《庄子·秋水》庄子与惠施在濠水桥梁观鱼辩论,有名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