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绍荣的惊呼后,姜晚和李绍英俱是一愣,连忙轻夹马肚,催着马匹快步跟上前去。
这孩子一身破旧的黑色麻衣,浑身上下沾满黄色沙土。衣服并不合身,稍微大了点,松松垮垮的仿佛裹了个大布袋,脏兮兮小脸窝在宽大的襟领中,看着弱小又可怜。
李少荣翻身下马,俯下身子,将手指探在他的鼻子下试了试他的鼻息,松了口气:“有气!还活着呢!”
姜晚勒住缰绳,环顾这荒无人烟的荒野,道:“这荒郊野外的,哪来的孩子?”
李绍英语气淡淡的,似乎见惯了这番景象:“许是被胡人劫掠来的。他们溃败时逃得匆忙,慌不择路,多半把孩子随手扔在此处了。”
就在姜晚沉思之际,李绍荣已经小心地将孩子抱到马上:
“那便把他带回去吧,让慈幼局的人好生照顾,再派人找找他的爹娘也好。”
战乱之中,多是父亲从军戍边,有时父母会一同奔赴战场,多少家庭捐躯赴国难,最后满门尽殁,最终只留一个孤苦孩童。慈幼局,便是这些落难孤儿的安身之所。
姜晚闻言点点头,眼下也确实只有这个法子了,总不能让这孩子一个人在这里挨饿受冻。
落日余晖渐渐散去,天色渐暗,在夜色即将落下之时,一行人马终于抵达城门。
刚走到吊桥边,便听到百姓潮水般的欢呼声,他们捧着馒头米糕候在街巷两侧,将道路围得水泄不通。
“夫人平安回来了!”
“我们赢了!”
欢呼声此起彼伏,姜晚看着饱经风霜却满脸热忱的百姓,心里仿佛裹上一层糖霜。
李绍荣快马先行,先将孩子送去了慈幼局,李绍英则朝军营的方向疾驰而去。
当初听闻侯夫人提议要攻取玉门古道时,不论是军士还是百姓,都觉得不可思议。
太久了,北境憋屈太久了。往日,由于军备粮草不足,北境边防兵士大都是被迫防守,为保存实力鲜少主动出击。
他们早已不奢求能赢得多么漂亮,只求能少死一个弟兄,只盼能多守一日,再守一日……
可这次,他们竟然可以主动出击,以寡敌众,硬生生在胡人盘踞已久的玉门古道插上北境的军旗,实实在在地振奋了士气,更烧尽了人们心头积压的恐惧,让久受胡人劫掠之苦的百姓看到了安宁的曙光。
胡人溃败的消息在姜晚入城之前便以野火燎原之势传遍全城,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
“听说了吗?听说那些胡人丢盔弃甲,连尸首也来不及收,就弃营逃跑了!”
“听说胡蛮子死伤惨烈,咱们的人都好好的,寒毛都没断一根,真痛快!”
“嗐!多亏了那铁东西!”
上次对火铳提出疑问的老兵逢人便道:“俺就说嘛!夫人有成为世间良将的潜质!”
就连久经战阵,见识了无数成败兴亡的老兵也不禁感叹:“多少年了……”
多少年了?
他们早已习惯胡人的马蹄声,习惯短兵相接的脆响,习惯亲友一去不复返的绝望。
没想到活这么久,能等到有朝一日主动出击,能看到弟兄们面带笑容,全须全尾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