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定主意要在县城摆摊卖衣服后,陆明澜第一时间就是给在羊城的母亲打去电话。
如今陆明澜不用再跑去邮局打电话,全靠母亲李慕华找人来家里拉了电话线装了座机,当时又被大院里的人好一阵羡慕。
电话那头传来李慕华温和的嗓音:“嗯,好的。我让小梁明天就去十三行看看,挑些好卖的款式给你。”
陆明澜嘴角不自觉扬起,紧接着问道:“那大概多久能到货?”
“三天吧,我会安排火车托运,你到时候直接去县城火车站提就行。”李慕华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运费我这边付,你不用操心。”
陆明澜心里一暖,但随即想到资金问题,犹豫了下还是开口:“妈,我打算用结婚时那五千块压箱钱当启动资金……”
“不必!”李慕华斩钉截铁地打断她,“压箱钱是你的底气和抗风险能力,不能随便动用!第一批货我送你,就当是支持你创业。”
陆明澜一怔,喉咙微微发紧,“妈……”
“好了,别矫情了。”李慕华笑着嗔怪,“你既然想干,就好好干。赔了算我的,赚了算你的。”
陆明澜忍不住笑出声,眼眶却有些发热。她握紧话筒,低低“嗯”了一声。
挂断电话后,她站在电话机旁发了一会儿呆,心里那股创业的忐忑忽然消散了大半。
有母亲托底,她还有什么好怕的?
解决好了服装批发的问题,陆明澜就骑着自行车直奔县城最大的集市。
集市熙熙攘攘,卖菜的、卖肉的、卖锅碗瓢盆的摊子挤得水泄不通。
她穿过人群,目光特意扫过那些简陋的摊位——大多数卖衣服的小贩只是在地上铺块塑料布,衣服堆成小山,顾客得蹲着翻找。
“这样可不行。”她心里嘀咕。
拐角处,一个老汉正蹲着抽烟,身旁堆着几个铁架子,漆面斑驳,但结构还算结实。陆明澜眼睛一亮,这正是她想要的挂衣服用的铁架子。
“大叔,这架子怎么卖?”陆明澜推着自行车快步走过去。
老汉抬眼打量她,慢悠悠吐出一口烟:“五块一个,你要几个?”
陆明澜蹲下来,伸手摇了摇架子——稳当,没锈迹。她心里盘算着,如果挂上衣服,肯定比摆地上体面多了。
“我要四个,能便宜点吗?”
老汉咧嘴一笑,露出几颗黄牙:“成,四个算你十八块。”
陆明澜看着四个大铁架,突然有点发愁。
老汉看出了陆明澜一个人一辆自行车可带不走这四个大铁架,又忍不住好心开口:“小姑娘,要送去哪啊?正好我也准备收摊了,给你送过去咋样!”
陆明澜一听,眼睛都亮了,“那真的是太感谢您了。”说罢,赶紧掏出两张大团圆递过去。
老汉还想找两块,陆明澜坚决不要,两个人推搡好一会儿,老汉不得不笑眯眯地收回去。
三天后,公公周铁军和丈夫周正平一大早就开着运输公司的货车上火车站拉货去。
陆明澜在厨房里煮着早饭,忍不住打了几个哈欠。
她昨晚翻来覆去一夜没睡踏实,梦里全是羊城来的货——会不会款式不够新?会不会路上被雨淋了?母亲虽然眼光毒辣,但毕竟隔着几百公里,万一挑的货不对县城的口味……
正胡思乱想着,院子里传来“嘎吱”一声刹车响。
陆明澜一听,赶紧跑出屋外,只见公公周铁军和丈夫周正平一人扛着一个大麻袋往家里走。
“嚯!”周铁军卸下肩膀的麻袋,用脚尖踢了踢,“亲家母这是把半个批发市场都搬来了?”
周正平撸起的袖子正好能看到青筋都立起来,抓住袋角一使劲,麻袋只微微离地三寸。他涨红了脸:“估摸着一袋至少一百五十斤以上!”
“让你平时少坐办公室。”周铁军在一旁打趣道。
陆明澜想搭把手,被周铁军一摆手挡开:“这活儿不是姑娘家干的,你等下负责拆货点数就行。”
门前摞成小山的麻袋引得邻居们纷纷探头。张婶子端着饭碗就凑过来:“秀兰啊,你们家这是又要添大件了啊?”
“哪儿啊!”王秀兰的声音从屋里传进来,一会儿功夫人就闪到门口了,“这是羊城最时兴的衣裳!我亲家母特意发来的——明澜要当老板喽!”
最后一句话拔高了八度,王秀兰对外好面子,生怕被人看扁。
陆明澜被王秀兰的话说得有点耳根发烫,赶紧拧开两个军用水壶递过去:“爸,正平,先喝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