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培训得差不多了,姑娘,你看要不要让他们依次去铺子里实习实习?”肖茹询问,实习这个词还是江孜说的,没有经过实习,直接就去新店上岗,很容易出错的。
“行,三家食肆各自先安排三个账房实习。”江孜说着顿了顿,又道:“清河县新的食肆面积大,需要更多的人手,估计端午后就能开业,你再安排三名跑堂和三名帮厨去实习,到时候也能更好上手。”
“好。”肖茹细心记下江孜说的便去庄子那边去安排了,江孜便去了后厨找江欢宜:“欢宜,三天后是方舒婷的回门宴,你挑两个人跟我去帮忙,之前说要多收些猪肠衣,怎么样了?”
“收了不少,都清洗干净了,可以直接用了。”江欢宜问:“姑娘,是要做腊肠?”
“腊肠让加工坊那边做,我们今天做糯米肠。”江孜提醒她:“把肠衣拿过来我看看,糯米得提前泡好。”
“好。”江欢宜答应,很快就将肠衣拿了过来,肠衣是按照江孜教的方式处理的,已经被刮得很薄,已经从原本红色的肠衣变得白色透明,清洗得非常干净。
“处理得不错,以后都要按这个标准。”江孜点头夸赞了一句又道:“加工坊那边存量不太够,最近要多做些腊肠和糯米肠,要记得让他们多收些肠衣,再去准备些猪后腿肉,瘦肉和肥肉分别切好,分别剁成肉馅,瘦肉要有颗粒感,肥肉要细腻一些。”
事情交代得差不多了,糯米得泡上一个时辰,江孜便去院子里休息了,摇椅摆在树下阴凉处,摇摇晃晃的喝着果茶看着话本,瞧着是十分的惬意的,最近都挺忙,还是难得的清闲一会。
等江欢宜来叫她说糯米泡得差不多的时候,江孜已经拿着话本盖在脸上睡了有一会了。
厨房里,江孜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肉馅放在大木盆里,旁边便是其余需要的配料——盐、白糖、十三香、酱油、葱姜花椒水,没有红曲粉,但是不重要,调味注意些,多加些酱油,颜色照样是好看的。
“除了葱姜花椒水,其余配料全部放进肉馅里,搅拌均匀。”江孜没有动手,指挥着江欢宜:“葱姜花椒水分次少量的倒入肉馅里,一定要让肉馅打到粘稠的状态,这一步比较费时费力。”
江欢宜会做腊肠,其实糯米肠的做法也没什么太大区别,所以她动作是非常娴熟的,江孜没什么要额外提醒她的。
等到肉馅呈现粘稠状态的时候,江欢宜便停了下来,也不需要江孜提醒,她便先去舀了两勺猪油拌进肉馅,然后抬眼看向江孜问:“姑娘,接下来将糯米加入肉馅拌匀就可以灌肠了?”
“嗯。”江孜点头:“这做的便算是原味糯米肠,放些玉米粒做成玉米糯米肠,还可以做成黑胡椒、香辣等等口味,你可以尝试着做,到时候试吃没问题,就可以多做些给食肆备用了。
“没问题,那我再让他们准备些玉米粒,今天就做个原味糯米肠和玉米糯米肠。”江欢宜立刻就有了想法,叫来帮厨让她去剥些玉米粒来用——江孜很喜欢江欢宜这一点,她有自己的想法,做起事来让人也放心。
第509章、糯米肠(二)
糯米肠调味调馅料其实算简单的。
麻烦的是灌肠。
自制的灌肠器比较简陋但是好用,先用棉线绑住肠衣的一头,打好绳结,另外一头套住灌肠器,用左手卡住,慢慢灌入肉馅,灌肠不能急,容易击破,要动作缓慢且有耐心,如果肠衣内有气体鼓起来就不容易灌入,可以用牙签扎一个小洞排气,肉馅灌入,每隔十厘米用棉线分隔成段打结,直到整条肠衣都被灌满肉馅。
江欢宜很有耐心,非常仔细小心,但动作却是一点都不忙,很快就糯米肠用棉线分段系好,每一端都用牙签扎两个孔排气,然后摆放在一旁。
“糯米肠和腊肠不一样,腊肠是要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吃之前蒸熟捉着切片炒都可以,糯米肠则是直接上锅蒸。”江孜早就准备好了蒸锅,示意江欢宜将糯米肠放进蒸锅:“记得凉水上锅,上气后中火蒸一刻钟,但是今天的糯米泡得时间估计不够,你多蒸一会,会更软糯些。”
“那下回我头天夜里就把糯米泡上。”江欢宜一边将糯米肠放上蒸锅,一边问:“蒸好了就可以直接切片吃了吗?”
“嗯,蒸好放凉保存,想吃的时候蒸或者炸一下,就可以直接吃,用来炒着吃也行。”江孜想了想:“晚上就做个辣炒糯米肠吧。”
等糯米肠蒸好还需要些时间,江孜便去了庄子里面转悠了一圈,孙强和吴姨基本上对库存和记账工作已经上手了,此时就跟在于晓晨和张宁宁身后安排加工坊的工作,肖茹也在这里,她挑了人正在同他们说着实习的要求和任务,看到江孜还让江孜也说几句,江孜摆摆手赶紧逃离现场——这些后来的人,她都认不全,并非必要,训话之类的事情,她是最不喜欢做的。
紧接着,江孜又去了趟养殖的猪圈和鸡鸭圈,因为担心味道太重,当时是挑了庄子最靠里面的位置,走过去也足足花了快五分钟,离得越近,那股圈养牲畜的味道也渐渐传了过来,但是味道并不是特别重,这会有好几个人正提着水桶在冲洗打扫,干干净净的模样让江孜非常满意——养殖牲畜若是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引起牲畜生病,到时候就麻烦了,一旦生病病死,那可不是一只两只,所有的心血都会废掉的。
最后,江孜去了江母的小工作坊,村里的婶子们下午都在工作坊里给加工坊那边的东西打包,这会正在用油纸袋分装炒好的瓜子花生,包装好了是要送到于晓静的杂货铺去售卖的,一般是半斤装、一斤装和三斤装的。
“哟,阿孜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晓静没来呢?我看她这段时间都没在村里。”离院门口最近的妇人大约二十岁出头,是金媒婆的小儿媳,都叫她梨花娘子,给金媒婆生了一对龙凤胎,在家很受宠的,觉着在家闲着无所事事的,便来跟着江母做活,是个能干的,年纪虽小却能说会道,都说她以后会接金媒婆的班,最近于婶总说要给于晓静相个人家,村里没有不知道的,还有自荐儿子的,热闹得不行,吓得于晓静压根不敢回来,借口要忙着新铺子的事,直接在清河县住下了。
“梨花嫂,晓静的新铺子要开业了,她正忙着呢,最近都在清河县。”江孜她当然不可能说于晓静正躲着你家婆婆,笑眯眯的回了话就去找坐在树下和于婶说话的江母:“阿娘,于婶。”
“就你一个人?晓静那死丫头都多久不见人影了。”于婶在纳鞋底,见着江孜都有些没好气:“阿孜,你少帮那丫头说话,那丫头真是越发的没规矩了。”
“哎呀,于婶,我不是要帮她说话。”江孜搬着小木凳凑到于婶身旁,继续道:“你也知道晓静性子跳脱不喜欢拘束的,她才及笄,你就让她去相看,她当然不乐意,你也别着急,再等上半个月一个月的再说嘛,而且晓静现在忙着铺子里的生意,赚的钱也不少,选择面就广了,说不定就能遇上更好的。“
“你呀,跟你娘说的话真是一样一样的。”于婶好笑的摇摇头,江母在旁边接过话:“你是太心急了些,晓静性格好,长相好,能靠自己赚钱养家的,你这着瞧吧,上门提亲的人肯定多着呢。”
“也就是你们总觉得她哪哪都好,她那性格爱玩又任性的,得找个什么样的夫婿才行啊。”于婶愁得很,江孜没在劝了,劝多了适得其反,还是得让于晓静自己解决——不过,江孜总觉得她从及笄后跟林旭之间的感觉有点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