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上的话,是有一批回来了,前几日刚到广州,正快马加鞭地回京城复命。”
“届时提醒朕召几个见见。”
“嗻。”
雍正将事情吩咐下去,又想起来翻一翻最近呈上来的关于火。器的远洋贸易的奏折,只觉得事情都在往好处发展。
“康乾盛世。”雍正在心底轻轻冷哼一声,他要的可不是和阿玛、儿子并称——自己还被略掉了——的盛世,而是独一份的“雍正之治”。
啊,也不知道十三弟今晚有没有熬夜啊,叫苏培盛派个小太监去看看吧。
第206章番外之影视终章。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现实中的时间都过得很快,云青青的影片单也从思想觉醒来到了武力争取。
从同心北伐到分道扬镳,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大势……
云青青仿佛也藉此机会重温了那一段历史,前所未有地深切感受到当初那炮火纷飞的年月里,无数人志同道合的炽热情怀。】。
汉武帝*时空。
“平型关一役之于后世,犹如龙城之战之于大汉。”
元光六年匈奴入侵上谷郡,刘彻亲自部署战略,分四路大军出击,结果李广全军覆没、公叔敖损失七千骑、公孙贺无功而返,若不是卫青深入险境,于龙城大胜而归,大汉若想再兴兵攻匈奴,只怕是难上加难!
“龙城一战,若无仲卿力挽狂澜,恐怕如今汉匈攻守之势大异也。”
刘彻如今想来既有深深的自豪,也有同样的后怕。
如果当初卫青也无功而返——甚至大败而归,不仅大汉上下对于匈奴的畏惧更甚,只怕他这个一力主战的少年天子的威信也将大受打击,任他再如何胸有丘壑、雄才大略,只怕他在朝堂上下所遭受的阻力远不止眼下这力度。
但是,卫青就是这么争气!
他率军直捣龙城,代表大汉的天子明明白白地向世人宣告——
匈奴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自高祖定鼎至如今七十余年,大汉对匈奴屡战屡败,以致士气蹉跎、国威沦丧的局面,从今以后彻底扭转了!
“仲卿是朕之肱骨啊!”
刘彻又一次想起了尚在外征战的卫青,还有被他带走的霍去病。
“不知此战能否一举击溃匈奴,毕其功于一役?”
得益于天幕透露的先机,如今征伐匈奴的进度快于原来的历史,屡次的胜利为大汉带来了许多的牛羊和俘虏,加上刘彻曾于评论区向天下宣布,只要打完匈奴,就暂缓征伐、与民休息,有了这根胡萝卜挂在天下百姓的眼前,民怨少生,反倒是请战之风甚浓。
大汉这架战车便在君臣一心、军民同力之下一路碾压,匈奴被打得不断北逃,再无南下之力。
如今,匈奴王庭最后的力量正在漠北与卫青所率的军队决战,大汉能否将匈奴尽数消灭或是赶往更西边去祸害什么安息帝国的关键就在此战,此情此境,如何能叫刘彻不日思夜想、牵肠挂肚呢?
“去病那小子说什么区区匈奴、不足挂齿,之前的功劳太小,算不得功冠全军。”刘彻含笑自语,“灭匈奴的大功,总算能让朕将这个‘冠军侯’封下去了吧。”
漠北。
杀敌数千,斩获许多牛羊、俘虏而归的霍去病被舅舅拎着耳朵骂了半个时辰——因为他又一次率三千人急行军一路追着匈奴主力而去,而卫青自从得知霍去病早逝之后就对这个不省心的外甥看得极紧,每次都千叮咛万嘱咐保重身体,但霍去病要是这么听话,那他就不是霍去病了。
总之,这对时常演绎“他逃他追”的舅甥,在霍去病又一次口不对心的保证之后总算是短暂地缓和了关系,卫青一面押着霍去病接收军医的检查,一面安排这一批俘虏的去向——主要是确认送往哪个郡当苦力,同时开着天幕享受这难得的休闲时光。
看着看着——
霍去病:“哇!这样打!还可以那样打!”
卫青看着天幕中转战多地、四处穿插的部队,瞪了眼兴奋地要跳起来的霍去病:“你给我好好坐着。”
霍去病:“好叭。”
弱小可怜但能打的未受封版冠军侯委委屈屈地缩成一团。
宋太祖时空。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赵匡胤细细品味这这十六个字,只觉得字字真言,受益匪浅。
“寥寥四句十六字,言辞质朴,却实乃百战之精华,即使是不通兵事之人,也能以此指挥一军。”赵匡胤断言道,“此人知兵,且极擅兵!”
果然,后面的剧情发展印证了赵匡胤的判断,那人的每一次指挥都仿佛一场军事上的艺术,让赵匡胤屡屡拊掌,深深引以为知己。
“来人,上酒!朕要遥遥敬这千年后的知己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