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 170180(第9页)

170180(第9页)

“既然所谓延续,那前人何如?”

他的承乾,是成了隐太子,还是下一个李世民?。

唐高祖时空。

李渊后背一凉,他也是顷刻之间就已经想通了这所谓“玄武门继承制”的前因后果,唯一纠结的就是:“究竟是太子设局反被秦王所破,还是秦王做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李渊回想了一下两个儿子平日的做派,突然觉得——

好像还是次子比较靠得住的样子?。

宋仁宗时空。

欧阳修轻轻叹道:“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有唐一朝,节度使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以邀命于朝。……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1]”。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摇了摇头。

“唐朝后期,藩镇坐大,天下皆以兵强马壮者为尊,朕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既避免重蹈强枝弱干之覆辙,又善待有功之臣、不伤君臣和气。”

从云青青所在时空的史书来看,这番手段虽有缺陷,带来了后患,却也的的确确使大宋国祚三百余年,保证避免了大宋成为唐朝以降第六个短命的王朝。

【“积蓄了足够的势力,要起兵的话还缺少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于是安禄山打出了‘清君侧’的招牌,清的是谁呢?是时任宰相的杨国忠。

虽然说前面的李林甫是一代奸相,可他毕竟还能压得住那些节度使,后面上位的杨国忠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废物了,和他比起来,李林甫都能算能臣。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叛乱。只要朝廷反应够快,把杨国忠撤下去让叛军没了大义由头,或者是派人坚守顶住最初几波攻势,千里奔袭的叛军必然产生内乱,朝廷甚至能不战而胜。

可万万没想到,这场动乱比的并不是谁的战斗力更强,而是哪边的猪队友更多。”

云青青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又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在杨国忠的大力宣传下,前期的朝堂充斥着速胜的言论,轻敌的后果就是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一路烧杀抢掠直到洛阳,一千六百多里的路程,他只花了三十多天。

另一方面,唐玄宗又昏招频出,先是冤杀了死守潼关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又强逼接替守关、重病在身的哥舒翰出关迎敌,二十万大军直接闯进了敌军包围圈,只回来了八千人,潼关失陷,于是长安也面临失守,唐玄宗带着宠妃与部分皇子、亲信御驾亲逃,把国都送给了叛军,一夜之间,大唐盛世就变成了绝世的笑话。

当然,叛军那边也是不遑多让,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此时的民心还是向着唐王朝的,所以他的后院葡萄架接二连三地倒下,军心涣散、叛乱频发,令其攻势全乱。

而接下来,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父慈子孝的场景,一边弑父上位,一边分道登基,这场动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唐高宗时空。

武后安抚着李治剧烈起伏的胸口,听后者沉沉说道:“这孩子,日后劳你多加管教,若能掰过来就掰一掰,若不能,那便让他做个富贵闲人吧。”

武后眼神一暗,低低应承道:“遵旨。”。

唐睿宗时空。

李旦不可置信地盯着天幕,有那么一瞬间,云青青的脸在他眼中都变得无比朦胧,他的眼中耳中都满是“御驾亲逃”这四个字。

“三郎他、他怎会如此?”

若是说沉湎酒色,只要不误朝政,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甚至被奸人蒙蔽,只要言路通达,最终铲奸除恶,也无伤大雅,甚至指挥失利,潼关失守,也尚存挽回之机,可堂堂天子不战而惧,抛下文武百官和满城百姓弃城而逃,这就大大突破了李旦所能想到的底线了!

在这一刻,李旦开始怀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有问题?而他立三子为太子,又是否正确?

可若是要他现在废太子,他又舍不得云青青所说的那开元盛世……

“既然任用贤相能臣,便能开创盛世,那这盛世之君,为何不能是朕?”

李旦对自己的水平有数,但是太子为副君,代行部分天子之职也是没问题的嘛!

等到三郎的心性磨砺好了,再传位给他也不迟嘛!

心思电转之间,李旦甚至想到了能不能让太平公主来当这个监督者……

第175章第四十五个视频之唐终与三家分法兰克。

【“在这场动乱的第二赛季,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睢阳之战。

那个时候唐朝仅剩江淮地区的税赋苦苦支撑,而睢阳是江淮门户,一旦失守,叛军就能挥师直达江淮,断绝唐军粮草来源,朝廷就再无平叛之力。

安庆绪集结叛军十三万剑指睢阳,睢阳守城兵士不到七千,兵力极度悬殊之下,睢阳的军民却坚守了十个月,历经400余战,歼灭敌军十余万,直到城中粮绝,睢阳城破,城中仅剩下四百余人,张巡等三十六人被俘后遇害。”

屏幕上出现了史书上关于睢阳之战的寥寥几笔,云青青深深叹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