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四十五个视频之大唐。
【“说回东方,隋炀帝一征高丽之前,命元弘嗣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役,船工昼夜立水中,不得休息,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十分之三四。又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只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船队前后长达千途里,往还在路上的民夫经常有十万人,日夜不绝,死尸横遍道路。
残酷而繁重的剥削与徭役使得百姓怨气日隆,在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失败后,国内就起义频发。
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皇帝应该选择先安抚国内,但隋炀帝他就不,不管是民怨还是起义他都看不见,又接着发动了二征、三征,这三次东征使得隋朝三十万将士丧生,还有大量民夫死亡,加上官吏贪残和豪强乘机兼地藏丁,天灾人祸之下,至隋炀帝第三次征高句丽时,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而唐王朝的建立者,就在这一百多支起义军之中。”
云青青的语气一下子变得振奋起来了。
“从起兵入场逐鹿天下到立国称帝,唐王朝只花了一年时间,而后平各路反王一统天下,也只用了不到七年。
而这个时期,东方的版本之子,自然就大唐开国皇帝——大唐秦王兼天策上将、‘天可汗’称号获得者、千古一帝成就拥有者、自他以后所有后代皇帝的标杆、大唐永远的白月光——大唐太宗文皇帝陛下!”
“啊?你说他爹才是开国皇帝?谁在乎呢?”
云青青无赖地摊了摊手。】。
唐太宗时空。
回忆起乱世时涌出的泪痕尚存,李世民转眼又被云青青一连串的溢美之词砸得晕晕乎乎。
“啊呀!后人爱我,自然私我也。”李世民晕陶陶地道。
但是他心里还是忍不住美得冒泡,嘿嘿笑着想:后人真是太直白了!一点都不懂含蓄委婉之美!
但是!
真的好爽哦。
记下来,记下来!日后这些成就要一个个打出来!不!我要更多!。
唐高祖时空。
比起已成为帝王的自己,年轻的秦王虽然也因自己的成就喜形于色,但心底还是多了一份隐忧。
陪伴在身边的妻子长孙氏轻轻将头靠在他的肩上,安慰道:“二郎不必担忧,若是圣人英明,自然会知道谁才当得起储君之位。”
李世民搂住了妻子,低声叹道:“父皇心里清楚得很,故而他才大力扶持东宫。”
“无妨,今日女郎此话一出,天下人心自有分晓,圣人也不得不考虑民心所向。”顿了顿,长孙氏将声音压得极低,几乎是气音道,“不过二郎也当多做一手准备,以防东宫与齐王……”
虽然长孙氏的话没有说完,但是李世民已经领悟了妻子的未尽之语,他沉沉地点了点头表示知道,又将话锋转到了天幕上。
“看一看女郎会为我大唐透露多少天机吧。”
也看一看,那个他将会做出什么样的成就。
当然,以后的他只会做得更好。
东宫。
“大哥!”听闻云青青吐露这不详的谶言,齐王李元吉的脸上赫然变色。
李建成的脸色也极为难看。
“难道父皇最终还是倒向了老二不成?”
李元吉看着李建成恍然失神的模样,眼中有不屑一闪而逝,转而又换成了满脸的焦虑与阴狠。
“大哥,此言一出,父皇只怕心中动摇更甚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他挥手屏退宫人,抓住李建成的肩膀,在他耳边低声说道,“当皇帝,也要他有命当才是!”
李建成震惊地看向李元吉,嘴唇颤抖,几乎说不出完整的话,只是喃喃:“你让我想想。”
“大哥!若是李二上位,你我可还有活路?或许我还能苟全性命,落个幽禁致死,但你见哪朝哪代的太子能够保全的?只怕嫂嫂侄儿们也要因此丧命!”李元吉的语速极快,带着不易察觉的蛊惑和压迫。“你不想自己,也要想一想承宗承道兄弟几个!”
“你让我想想……”
“大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你让孤想想!”李建成拔高了声音,咬牙道,“先看看她会说些什么!”
李元吉愤愤地坐了回去。
清圣祖时空。
王夫之对云青青“只知太宗而不知高祖”的言论颇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