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于全国遴选健儿,持符节出使四方。”
既是增加国内对于国外的了解,也是想尽办法引入外邦作物。
——“作物结构多元化”这个词,刘彻已经记在心里很久了。
【“公元前一世纪,汉朝经历了七十年无为而治的养精蓄锐,终于开出来一张传说级帝王卡——汉武帝刘彻,在武帝将近七十年的统治期间,他的文治武功多有建树,深远影响了后世千年。
借用《汉武大帝》中的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自高祖皇帝开国始,汉朝六代明君励精图治终于使得‘大一统’深入人心,所以才会有光武帝复国延续国祚二百年,又有蜀汉孜孜以求兴复汉室,为大汉送上了最体面的葬礼,更遑论还有代代以汉室之名建国的割据政权,从某种意义上也能代表些什么吧。
哦,还有刘渊建立前赵时打的也是汉室公主后裔、高祖子孙的招牌,要知道,自称‘大汉正统’的刘渊上溯三代,可是根正苗红的匈奴血统出身。
精汉人落泪。”
PPT上汉朝疆域扩张的动图切换成了西边罗马扩张的动图。
“而在西边罗马因为快速扩张,国内贫富差距过大、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国内叛乱频发,岌岌可危的局势令罗马不得不开始土地改革和军事改革,当年罗马因为痛恨独裁而进入了共和时代,共和却在几百年后又一次走向了独裁。”】。
秦始皇时空。
“汉承秦制……这就是汉承秦制吗?”始皇帝再一次意识到了这四个字的份量。
“朕的继任者不能继承朕的治国理念,反而是那悖逆者建立的新朝,将朕所定国策一一延续。”
这一刻,始皇帝突然释然了。
对于他来说,虽然秦室未能如他所愿地延续万世,但政治理想的代代流传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了。
汉武帝时空。
“七十年!”
刘彻猛地抬头,目光灼灼仿佛要透过云青青的脸看到尚未播完的《汉武大帝》中垂垂老矣的皇帝。
“七十年啊……”
刘彻阖目舒了口气,“那朕的时间还很多。”
文景二帝皆不足五十而崩,这个事实如阴云一般笼罩在刘彻心头,他如今已年逾三十,若按照父祖的寿命计,寿数不过十余年,所以他行事总是多了几分急迫。
因为担心天不假年,自己未能完成心中的宏图大志,而且刘彻心中清楚,若不能在自己在位之时将匈奴打退,不仅国库支撑不起两代君王兴兵戈伐匈奴,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继承人能一心完成未竟之业。
但如今,他放心了。
“不服金丹、多加锻炼,注意保养身体,朕的寿数应当还能延上几年。”
但转而他又想起另一件事——之前云青青讲过他任命了托孤大臣,什么情况会托孤呢?只能是少主继位之时!
“莫非是据儿不幸走在了朕前头?”
“土地兼并。罗马会有,那大汉难道就不会有吗?”桑弘羊突然意识到了有一个镜像对比的好处。“只可惜女郎并未对这所谓改革内容加以解释。”
不过桑弘羊表示无所谓,他有脑子,他会出手。
“庶民无地便会生乱,那边予其土地便是。”
怎么说呢,桑弘羊觉得如今这位天子,还挺像那种磨刀霍霍向豪强的人的……
“即使不成,国有公田,若庶民遇天灾人祸、别无活路,或可向朝廷假公田耕作……”桑弘羊开始不断思索,“朝廷甚至可向其提供粮种、农具与口粮……还可于头几年减免租税……”。
汉宣帝时空。
云青青的俏皮话并不能令刘询开颜,光武复汉、蜀汉未竟乃至那后面令人啼笑皆非的匈奴自诩汉室,背后代表的都是汉朝灭亡的结局。
“虽然后世怀念令人动容,但朕还是希望汉室国祚绵长……”
稍稍感叹一番之后,刘询又在思考:“为何匈奴人会打出汉室子孙的旗号?”
除了汉室代表着正统、能够聚合人心之外,必然还有一个原因——
“匈奴认同汉室更胜于部落单于!”
换句话说,匈奴已经被中原融合、吸收了!
刘询仿佛看到了另外一条消除草原心腹之患的道路。
晋武帝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