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这清单吧,上有秦皇汉武,随后是太宗文皇帝,皆是一代英主,想来后头那些皇帝也是如此。
那怎么,大宋竟自此清单绝迹呢?
“难道大宋几百年国祚,竟无一英明帝王?”
赵大深深地破防了。
明世宗时空。
朱厚熜掐指一算,1566年,那要么就是他在位,要么就是他的继任者在位。
朱厚熜一下就有了精神。
“也不知何时轮到此剧播放?”
对于朱厚熜来说,他更愿意接受这些剧透,这样能让他规避许多风险,也能助他更快地筛选出可用的人才。
——毕竟,科举或是举荐,哪有后世史书盖棺定论的品行或是才能来得精准高效呢?
若是能超脱出这盘根错节的朝堂势力,直接选用民间的贤才,这些天子一手提拔的官员,又岂能不对恩主肝脑涂地?
要知道,利益与道义,皆是拉人入伙的好东西啊。
第143章第三十七个视频之剧情开展。
【前元元年的故事从大汉边境的云中郡开始,匈奴于云中郡烧。杀。抢。掠,军报送抵未央宫,帝王震怒,意欲发兵征伐匈奴。
而晁错却指出,作为外忧的匈奴为肌肤之忧,藩王才是大汉的心腹之患,而欲攘外必先安内。】。
秦二世时空。
扶苏皱眉看着匈奴破城,想起了前些日子边地通过天幕传过来的消息,说是匈奴头曼单于的长子冒顿杀父自立,匈奴各部如今不甚安稳。
“若匈奴在这汉朝如此骄横强盛,只怕这冒顿、或是下一任匈奴单于颇为不凡。”
能让自古以来被中原各国按在地上摩擦的匈奴成为下一个大一统王朝七十余年的心腹大患,这代表着匈奴必然有着一个即为出色的头领。
——或者说,是另一个版本的一统草原的铁血帝王。
“匈奴不除,遗患无穷啊。”
扶苏眼底掠过一丝冰冷的杀意,在大略读过后世历代王朝的史书之后,扶苏对于北方那些恶邻的警惕与戒备与日俱增。
“即使不能尽数殄灭之,也须得将其击溃、瓦解,使其分裂,而后驱逐、同化。”
武力或是教化,强硬或是怀柔,阴谋或是阳谋,总之大秦必须以一切可用的方法弹压和遏制匈奴。
扶苏比他的父亲更早地意识到:匈奴是杀不完的,即使匈奴灭亡,也还会有突厥、契丹和鞑靼。
因为草原就在那里。
汉文帝时空。
伏胜看着天幕之中那个胸有丘壑、劝诫帝王的“晁错”,想起了去年离开的那个年轻人。
前秦焚书令下,伏胜冒险将《书》匿藏于壁中后流亡异乡,直至高祖平定天下,伏胜返回故里,掘开墙壁却发现所藏《书》已损失大半,仅剩二十八篇,伏胜将其抄录整理,并教授于齐鲁之间。
前些年,新帝遣太常晁错赴邹平,拜在伏胜门下修习《书》,直到去岁,晁错习得伏胜所授的所有知识,这才拜别师长,返回长安。
“先生。”弟子张生将一卷竹简奉上,“最后一卷已誊抄完毕,请先生过目。”
侍奉在侧的羲娥接过这卷竹简,递给了父亲。
伏胜放下手中原有的竹简,接过这一卷新篇铺开,细细观看了半晌才渐渐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在天幕的阅览功能出现后,伏胜第一时间安排弟子将异时空大秦的儒家弟子所上传的《书》誊抄下来,如今最后一卷就在伏胜手中,至此,《书》之全篇终于在本世界重现人间。
“好,好啊!伏胜此生还能见《书》全篇,死而无憾矣!”
“先生!”张生担忧地看着伏胜,恩师的身躯已经不可避免地迈入了腐朽。
“先生!”这是惊喜的呼唤。
伏胜循着声音往外看去,却见一个熟悉的人影快步迈入院中。
来人走到近前,驻足行礼。
“天下治《书》者无有胜于先生者,故弟子又来叨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