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时空。
“后世子孙所处环境果然不容乐观啊。”李治的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神色,“但如今的大唐尚且是世间的雄主,自然要尽力让我们的子孙不再承受异族侵略之苦。”
武后轻轻搭住丈夫的手,笑道:“陛下所言甚是,吾辈当为后世子孙计。”
之后,她示意李治屏退左右,直到宫人尽数退下,空荡荡的宫殿内只剩下至尊的夫妻二人之时才道:
“陛下,妾近日阅读呈上来的那宋之史书,实在是让人心中憋闷不耻!”
武后说了一些宋朝典型操作,果然李治也气得满脸通红,如此之王朝竟也敢与大唐并称?那样的皇帝还敢去泰山封禅?
——李治感觉自己和泰山一起脏了。
“媚娘的意思是,大唐亡于地方作乱?”
而李治毕竟是李治,短暂的情绪上涌之后,他很快就恢复了一贯的清晰思维。
如果宋朝对于武官如此防备,定然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而大唐的武德也确实充沛,稍加联想,李治便不难猜出大唐的最终结局。
“虽然太宗陛下于贞观元年裁撤了许多都督府,但如今各地仍然存在都督与刺史为同一人且都督一职世袭之况,长此以往,怕是于中央不利。”
“目前而言都督权轻,虽加使持节之号,并不真正赐节。”李治沉吟片刻,“各地都督劳苦功高,无过岂能随意发落?当令不可兼任都督与刺史,并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为上。”
“妾明白了。”无需多言,多年的默契让武后马上理解了李治的未尽之语。
【“一说起求和绥靖我就生气!啊,大清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说,那我就说一下大宋吧。”
云青青开了个头,却一时语塞没能说下去。
“啊,太多恶心操作了,我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要从哪里说起。
算了情绪过去了,不说了。给大家讲个笑话吧。”】。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简直想冲进去摇晃云青青的肩膀,对着她喊:“你说啊!你有本事吊胃口,怎么没本事继续往下说了?”
赵匡胤真的是抓心挠肺。
这段时间云青青在直播中零零散散透露的对于大宋只言片语的消息,让他日夜难寐,她对于大宋那些负面的评价与态度更是让他寝食难安。
而在可以查阅典籍之后,赵匡胤绝望地发现他们根本无法查阅本朝的史书,于是他只能命人优先查阅后世的书籍,在浩如烟海的书山中寻得只言片语。
——而这只言片语让他的心态更不好了。
这种焦虑听到在云青青讲的笑话之后更是达到了顶峰。
【“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和宋高宗赵构三人乘船同游,突遇湖上大风,三帝纷纷落水,请问谁得救了?”
云青青停顿了一下,给了大家一些缓冲的时间,然后露出一个冷笑。
“当然是我们大宋得救了!”】。
读了宋史血压升高的历朝历代人们:很难不赞同,很难不支持。
宋太祖赵匡胤:破防了!心态崩了!
无论是正在任上还是正在北国旅游的徽钦二帝及完颜构:骂骂咧咧,无能狂怒。
宋哲宗时空。
赵煦悚然一惊。
“为何会是十一弟登基?”赵煦只能想到一个原因——他早逝,且无子!
“但就算朕早逝,继位之君也当是十三弟,为何会是赵佶?”
神宗皇帝第十三子赵似与赵煦是同母兄弟,若是兄终弟及自然该轮到他,不然就是虽是异母但年龄居长的弟弟赵佖,于情于理怎么也轮不到赵佶啊!
“除非……”赵煦的目光落到了后宫之中的慈德宫方向,神色逐渐变得阴沉。
“是了,那位素来偏爱遂宁郡王,又与母妃不睦,又岂能愿意我的胞弟再继皇位?”
虽然他已下令宫殿不得再饰以朱砂,并已将常去的几个地方先行整顿完毕,但谁也不知道这么多年以来他的身子受损多少,也不知道他是否能有子嗣、寿数几何。
“就算朕有个万一,也绝不能让赵佶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