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青青带着笑意挂断了电话。】。
隋文帝时空。
颜之推的注意力被云青青与女孩交谈中提及的“公费师范生”和“助学金”吸引了。
“这助学金上次那毕业典礼发言之女郎也提及过先,此一词尚可由名推其意,可这公费师范生又是什么呢?听着其中好像很是有一番章程?”
自从接待了陈国使者之后,他就渐渐淡出了官场,在家潜心钻研学问,一边编纂《颜氏家训》,一边撰写呼吁读书人立足生活、学习经世致用之学识的文章。
云青青两人的一番交谈,激起了他对后世教育空前的好奇心。
于是他第一次在评论区留下了提问。
【云青青也看到了他的提问,正好她离办公室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就爽快地低声回答:
“公费师范生有两种,一种是国家一种是地方,简单来说都是是国家或者当地财政出钱负责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且发放生活补贴,但是学生毕业以后就要到国家或者是地方指定的学校任教若干年。
还有公费医学生,都是公家出钱让你上学,但是你毕业后必须服从安排前往基层服务。
这个政策主要是为了改善基层教育、医疗人员短缺的情况,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学生上学费用和毕业去向的问题。”
“这个妹妹就是考上了师范生,将来会成为一名基层小学老师。”】。
宋神宗时空。
赵顼听完,询问王安石道:“依王公所见,这公费生如何?”
“此法甚好,可惜不能用于大宋。”王安石摇摇头,“其一国库不丰,且大宋尚无相应一系政策托底,暂不能将其化为己用。
其二,寒门学子寒窗苦读十余年,为的是于庙堂奏对于君前,鲜有人愿于偏僻乡野筑杏坛。
其三,太史公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荒僻之地百姓尚未*能饱腹,又何谈读书识字呢?”
赵顼只觉得满心壮志被浇了盆冷水,怔了怔道:“是我想当然了。”
“陛下拳拳爱民之心,天下百姓自当涕零。”王安石话锋一转,“不过,澹澹娘子现在所言之助学金、奖学金倒是未尝不能一试。”
赵顼于是再去听云青青的介绍,顿时精神大振。
【云青青讲完了公费生,又讲到大学里面的奖助学金。
“奖学金和助学金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院级,甚至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的,可以说,只要好好学习,不仅上学花不了钱甚至还有可能赚钱。”
云青青笑了笑,笑容中有着自豪,“不是有句话吗?你只管好好读书,剩下的交给国家。”】。
清圣祖时空。
书院之中的学子面露惊异之色,议论纷纷。
“这不就是书院发放膏火之政?”
“举诸生中有文行者与焉,课举业经艺外,兼课诗赋杂文,月凡再举,择优定额,月给膏火笔札以奖励之。[1]李兄,你今年获得了几次膏火?”
“在下不才,区区三次。不知王贤弟得奖几回?”
“侥幸比李兄多一回而已,说不定本月李兄就追上来了。”
学霸们在虚伪地谦虚,而学渣们在真实地拈酸。
“虚伪!哼,得意什么!”
“宋兄,你管他们怎么说呢。你要不先别抄旧日文章了。”
“是啊是啊,书院规定读书宜实事求是,无得草率,凡应课不得抄录陈文,违者罚除膏火一月[2]。你这都连着被罚了半年了!”
“我又不会写,不抄的话我能怎么办?”
这大概就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吧。
宋英宗时空。
夏姓富商坐在自家酒楼之中,看着大堂中宾客满座、人来人往的客流,得意地捻了捻胡子。
“还是老爷我的法子妙啊!”他洋洋自得道。
自从他自奖助学金一事中获得启发,第二日便捧了银两粮食和笔墨纸砚找上了城中的书院,成为了书院奖助学金的赞助人——要求是其署名为“夏家某某酒楼奖助学金”。
但凡书院考核优先者,皆可获得一笔奖学金,而家中贫困的学子也能获得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