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听完了云青青讲的故事,李世民忍不住感叹道。
“陛下圣明。”众臣皆叹服。
汉文帝时空。
“为君者不仁,焉能不受其苦?”刘恒淡淡地评价道,“不过这所谓的单一主粮一说确实有几分意思。”
虽然他也想要那高产作物,但此时的大汉实在力有不逮。
“只能记录在册,以供后人了,希望大汉后代君王能平匈奴、开航海。”。
清世祖时空。
“一四九二为明弘治五年,那这么算来如今便为一七七八年?也就是在六十多年后,这大饥。荒便会在那西方的国家发生?那大清能否从中撰取利益?”
虽然自认为大清乃天朝上国,但若是能以此为契机,为大清取得某些利益,乾隆也是不介意的。
“后世人屡屡提及西方,想来其中必有干戈,朕还是得遣人去看看。”。
汉惠帝时空。
“什么?后世竟有女王?”刘盈如遭雷击,他不可避免地想,如今一手把控朝政、临朝称制的太后听闻此消息,是否会有效仿之心?
“维多利亚女王?”吕后惊异了一瞬,随后便不可置否地淡淡一笑,如常去处理政务了。
人心将为此浮动,但她知道她要什么。
周武皇时空。
“果然是蛮夷之地,男子为天女子为地,男为阳女为阴,怎能乾坤颠倒、阴阳错乱?”有人在酒肆茶馆中唾骂道,“这岂不是乱了伦理纲常?”
身边喝酒饮茶的人均默默地远离,这人疯了,也不想想如今龙椅上那位究竟是何人,她手底下的酷吏可不是吃素的。
紫微城中,女皇大笑出声。
“虽为异族后人,但同为女主,当浮一大白!”
第44章第十个视频之第二个问题关于水稻。
【云青青觉得关于土豆她说得差不多了,她毕竟不是专业人员,连地都十几年没下过来,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好了,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还有什么想问的吗?趁着机会跟大家交流完我就下播了。”云青青问道。】
【观众2:请问这位娘子,能否细细解释一番之前提及的双季稻与杂交水稻?】
云青青:……
好家伙,这位的问题比之前那个短,讲起来却更加重量级啊。
【“这位朋友,你这个问题我没法详细讲啊。”云青青一摊手,苦笑道,“以我的知识储备,只能讲一下最浅显最表面的东西,我要是能讲清楚那我就不会苦哈哈地天天打工了,这可是我国最顶尖的农业成果。”】。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不由得有些心焦。
经过他与众臣的讨论,最终决定询问目前他们最关心的——也是同时天下人最关心的——关于水稻的问题,毕竟不管是太子还是人祸,有粮在手,心里才不慌。
所以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谁能想到云青青竟然拒绝呢?
若是白白浪费了这个宝贵的提问机会,实在是让人扼腕,但无奈的是他也无从找补了。
“陛下这是关心则乱了。”杜如晦分析道,“澹澹生烟只说自己只能讲述最浅显的那部分,并未拒绝解释,陛下何不再听听?”
李世民眼睛一亮,强自按耐心中焦急,坐在龙椅上翘首以盼。
而云青青的表现也正如杜如晦所说。
【“不过我可以给大家稍稍讲一点我了解到的。”云青青一边低头在手机上搜索,一边说,“首先来说双季稻,其实双季稻不是一种水稻,而是再生稻、混作稻、间作稻、连作稻等各种稻子的总称,双季稻的特点就是一年中种植一季早稻再种植一季晚稻。
早稻于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七月中下旬收割,然后紧接着就马上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完成插种,然后在十一月时收割,赶在将霜前完成收割。不管叫什么名字,只要能达到一年种两季的稻子就是双季稻。”
云青青看了看搜索结果,总结道:“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双季稻就是占城稻,占城稻配合晚稻进行种植,可以使谷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有一种说法,占城稻是唐末五代传入福建,然后在1011年,也就是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赵恒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故遣使前往福建取三万斛占城稻,分别在长江、淮河及两浙地区推广,因占城稻‘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所以逐渐在宋朝尤其是长江流域推广开来。
而占城稻也不是仅仅指的是占城国种植的稻,而是印支各国普遍有的稻种。”
“印支半岛其实就是中南半岛,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也是东亚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桥梁。”云青青在简易的地图上估摸着圈出了半岛的位置,“这里气候湿热,植被繁茂,有和我中华‘山同脉、水同源’一说,气候和广西那一带的情况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