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荇听后,“可卉姐姐不喜欢你大哥,喜欢的是公子幸啊!”
好的,绝杀。
不过这些都是李卉不知道的,但她明显感觉这几日食肆里的氛围更加活跃。
笑口常开,好运自然来嘛——生意就更好了些。
而且,她还凭着自己的手艺,给自己拉到了一个更大的单子。
九月中的一日,一醉方休的老板茵娘登了门。三言两语说明了来意——
“卉掌柜,花椒酒可否再多做些?除了给吴家食肆和我一醉方休的,我前些日子给我郡城的娘家去了信,说到了你做的花椒酒,过些日子我娘做寿,你带上酒,我带上你,咱们一同去吃席?”
郡城,就是比安县更高一级的行政治所——梧郡。
李卉懂了,如果顺利,这会是她在安县之外的首个大单。
而且有茵娘的娘家做保,她应该也不用太担心后续酒的销路。
说来茵娘也是个奇女子,年岁不大却新寡,故而称自己郡城的家为娘家。
如今她没有孩子,好似也不打算近期再找,就只有经营酒肆这件事让她与李卉不谋而合。所以她就这样找了来。
“好,我同你去。”李卉应声道。
“好,卉妹,我就知道你会答应。”
茵娘的专业也跟她的称呼一样——
谈生意时叫她“卉掌柜”,攀私交时就叫她“卉妹”。
而且她还一再让李卉放心,说来之前就已经亲自去吴家食肆那边谈过了:
“我就跟他说了一句,这酒从安县出产,都卖到了梧郡,销量肯定不差。”
那是当然。
好酒大家都想买,而且扩大市场和销路,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吴家哪有不答应的?
就这样说定了九月底出发,茵娘还贴心地提醒她,回家多晒点干饭,到时候在路上可以吃,方便又快捷,还能省路上的功夫。
“干饭是什么?”她从没见阿娘她们做过,自己更是没见过,所以才有此问。
“就是把麦饭煮好后晒干,当然若是你爱吃黍米饭,也可以晒点。”
说完,茵娘便说自己酒肆中还有事,就也走了。
李卉也打定主意,先好好做生意,等回了平安巷,再具体问爹娘也不迟。
她从后院里谈完事出来,到了前院,发现今日当值的阿玉和阿侪,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倒是松了一口气。
问问这两个小家伙,或许就能知道了吧?
不过没等她问出口,就看见几个媒婆扮相的人进来买酒喝。
临近午间,食肆中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他们也足以应付。
而她自己呢,就假借要看账目的名义,站在离那几个媒婆较近的位置,竖起耳朵来听她们的八卦。不过为了不让她们看到自己,就躲在了一侧的屏风后面。
媒婆的嘴里总是不缺八卦的,何况又买了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