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倒是不假,李卉便也不扭捏,便开始琢磨起牛肉锅盔来。
做起来不难,让食客们作难的却是每日只卖十个。
若是到了的时候,卖完了,就得再等第二天。
一个人最多买两张饼,主打的就是一个饥饿营销。
不用说,这也是李卉从前世自己的记忆中,搜刮出来的好点子。
不仅如此,她还让阿侪每日闲下来的时候,就嚼着锅盔去长宁街上逛。
“这是前线修河渠的人们才吃得上的牛肉锅盔哦,快来尝尝吧!”
街上逛街的小孩子也多,阿侪人小又机灵,跟滑溜的泥鳅似的,很快便和那些小孩子打成一片。一来二去的便把他们的大人都拉了过来买。
安县里有很多人的家人都在河渠上,不能去的人就听他们吃得好,心中也有很大的安慰。然后见自己身边又吃得到,就算价格稍微贵一点,他们也愿意掏钱。
“一个锅盔七钱,一杯冬果梨汤六钱,刚好一口锅盔一口汤,岂不美哉!”
李卉听食客们如此说,心中自然很是高兴:“你们美了,我的钱包就更美啦!”
当然她做生意为了万无一失,虽然自家食肆被允许售卖牛肉制品,甚至是和前世一样的,有了县令的那张文书,就相当于是“安县牛肉指定售卖商”。
可她还是在食肆中注明了牛肉的来历,还有售卖的价钱——若是不明码标价,就会被举报罚钱,还不少呢,视情节轻重,都要八百钱起。
县令家的小公子也过来逛了夜市。
本还想嘴馋,吃大麦米花,结果听说因为天冷大麦米花不做了就嘴巴撅的老高,李卉见状便赶紧把新做的牛肉锅盔给他尝了一个。
“小孩子还在长牙呢,这个烤得久一点,更软一点,尝尝看。”
当然若是那牙口好的,喜欢有嚼劲的,李卉便会因人而异地推荐硬的给他们吃。
那小公子吃得眉开眼笑,“果然好吃,我家祖母定然也喜欢,再给我来几个吧。”
李卉便将一人只能买两张饼的规定跟他说了,小公子却也是个守规矩的,只再拿了一个走,并道:“那好的,多谢卉姐姐,明日我早些过来排队就是了。”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有一些家中同样也死了耕牛的,他们把牛角、牛皮等可以制作军用物资的部分上交官府后,也眼巴巴地拿了牛肉过来。
他们一同拿来的还有盖有司农监官印的官府文书,相当于是给自家的牛“背书”。
如此证明了“牛身清白”后,李卉倒是也收了几家的肉,不然大哥带回来的那些肉,做不了几日生意就会没有的。
这也是牛肉锅盔一直细水长流地卖到了冬至前后的原因。
真是民以食为天,无论上头什么政策,都阻挡不了人们爱吃的心啊。
冬至吃狗肉吃了狗肉汤,身体暖洋洋……
冬至是一年中的大日子。
铺子里也歇业了三日,这是她穿过来后的第一个大日子,虽然过不了多久就是过年,但她还是想提前轻松一下。
“自古便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阿侪,这是给你的红封,这段时日辛苦了。”
可阿侪却说自己喜欢呆在食肆中,每日有那么多好吃的可以吃,还可以见到那些食客们,边擦桌子都可以边听一嘴故事,多好的事儿啊。
他才不想放假,李卉却连轰带赶地把他放回了家:
“你不歇着,我可要回去喽!”
如此折腾一番,那阿侪才哭唧唧地走了。
耳边清净后,也不着急赶路。
将食肆各处洒扫一遍之后,就落了锁,往家中慢慢走回去。
她往常都是要坐牛车或是驴车回去,今日反正无事,身上也利落清爽,慢慢走还更快呢。毕竟她有前世节假日各大路口堵成一片红海的经验嘛。
可她却不怎么记得,书中讲的,大秦如何过冬至。
不过这也难不倒她,反正别的都有爹娘操持,她呢,就只需要带张嘴去吃就好。
不过等她慢慢悠悠晃到家,却发现阿娘端出了一坛米酒来:
“来,你从前最爱喝的这米酒,今年我特意做得多了点,快来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