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自己的小吃摊在西南角,这一趟走了整整一条对角线,着实有点远呢。
“阿爹,你看,我带谁来了?”
这还遇到了一个熟人?不过听这小孩的声音倒是在哪儿听过似的。
等小孩的阿爹看向自己,李卉才发现,是那日到店中点了素菜全拼的父子俩。
真是天涯何处不相逢啊!
李卉道,“这都十几日过去了,怎么没见您过来找我兑换生辰烤串?”
她依稀记得,那日小孩儿临走之前说的那句,等他阿爹生辰时就再过来的。
“嗨呀,您还记着呢?不过是小孩子的一句玩笑话罢了……”
小孩爹一看就是个憨厚老实的,所以才在这闷声干着帮人杀鸡宰鸭刮兔子的活。
李卉承认当时是为了招徕顾客,当然更重要的是不想寒了小儿郎的心,所以才会把肉串送出去,可大人熟知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知道哪些是侥幸,哪些是应得,所以才有此语。
“都说民以食为天,本店向来童叟无欺。往后您来店里,我再给您补上。”
这句话就像给旁边的小孩儿吃了一粒定心丸,他喜笑颜开地道:
“阿爹,您瞧,我就说阿卉姐姐说话算话吧!”
那人轻轻地点了点头,心中十分感激,“等忙过了这一阵子,我就去。”
天气渐渐转凉,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办各类宴请的多了,铺子上就忙。
“不过,刚才阿侪说你要买什么?”
哦,原来他叫阿侪。他口齿十分伶俐,只说了一句:
“阿爹,咱们家的鸡爪拢共有多少?反正也攒着也是攒着,你拿回去煮得也不好吃,还有股脚气味儿,依我看,就全给了阿卉姐姐吧!”
阿侪想着不日后的那串柳枝烤肉,嘴皮子翻得比划船的桨还快。
“行呢,小娘子做食肆的,说不定这些鸡爪到你手里,还能成为一道名菜!”
阿侪爹见李卉是铁了心要的,虽不知她买了鸡爪来做什么,但总有她的道理,便如此说。
那些刚从鸡鸭身上宰下来的爪子们整齐地码放到一堆,透着血腥气的新鲜。
煮熟后过了凉水,再码上酱,浸在柠檬片中一两个时辰,入了味,不知多好吃。
想着想着李卉便吞了口口水,但以她的个性,是断然不会吃白食的。
虽然阿侪跟她说,“我爹别的爱好没有,只爱喝口小酒,佐酒的菜便是这些。”
那阿侪爹趁着这会儿人不多,便手脚麻利地帮她把鸡爪们装起来,还提醒她背篓下面要垫些干草,这样血水才不会浸到身上。
一共六斤多点,因没有明码标价,阿侪爹本就没打算收钱,见她执意如此,便松了口,让她按照一斤四钱的价格算,给了阿侪爹二十五钱。看着数量有些少,其实不少了,市集还没关,都已经积攒了六斤呢。
阿侪爹怎么也想不到他零零散散攒的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下酒菜,有一天也会卖成钱,还是他的阿侪“残嘴”引来的贵人。
做完这些,阿侪爹道:“如若小娘子今后还需要,我便都给你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