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头的话,如果做成和兔肉一样的辛辣味,可能会更好卖。”
李卉一开始还没想明白,但经他这样一提醒,倒也想通了——
因为一般买来下酒吃的都是可能下苦力或者干重活的,他们需要重油重辣佐酒入喉更有味道,五香的只适合闺阁小姐吃点闺阁零嘴,也可以做,但就是要少一点,到市场上来卖的,还是以重口味的为主呢。
出来采买的,多是家中仆妇,他们对于五香类的反倒没有那么有胃口。
“阿卉明白了”,她道,“多谢公子幸。”
等公子幸提着五个白面肉夹馍和两个兔头走了,大哥才敢凑上前来:
“你何时与城门官兵如此熟络?”
听李卉和阿嫂与他讲了初次到市集时的情形,大哥也深以为然:
“这位公子着实值得结交,我原以为我后日走了,你们会孤立无援,而现下看来,你们迟早会在长宁街名声大噪的!”
那守卫提走的五个肉夹馍,来日不定会带来多少不止五个的收益呢!
而且自古民便怕官,有了这层关系,那些地痞流氓便也要掂量掂量了!
不过大哥还是很尽心地在余下两日内又去了一趟西山,这回的猎物虽没有上次的多,但应付下一次的市集还是够了。
两天很快便过去,这回大哥当真是一步三回头地出门了,李卉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大嫂期期艾艾的目光和眼神,想到了一句诗,“无数征人尽望乡”。
大哥的行囊里背的都是她晾晒的风干兔,还有几瓶新做的山雀酱,并有十来个白面馍馍,她的理由是,“给自己至亲准备点好吃的,还是吃得起。”
她方才一度不想让场面过于煽情,便跟大哥许下了一个约定:
“等你回来时,便是夏日了,到时候荷花也开了,我给你做荷叶鸡吃。”
前世饭店里所谓的“荷叶鸡”,她敢说都没有大秦的原生态,做出来也一定好吃。
“好,一言为定。”
石磨豆腐豆腐很好吃哦!
大哥刚走的没几天,家中还觉得冷清。
但时间一久,转眼便到了三月底。气温回升了,天气转暖了,家里也就没有一开始那般冷清了。
因为有了公子幸的带动,来小吃摊前买冷吃兔肉和兔头的人,渐渐也多了起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小吃摊慢慢地走上了正轨,有时候会忙得没有空去想念在泸县的大哥。
大哥不在的日子里,上西山打猎的重任便落在了阿爹身上。他是比大哥更有经验的老猎人,回回都不会空手而归。所以小吃摊上的兔肉就没有间断过。
当然,卉娘也不是一门心思钻营钱财的人。
她会跟之前一样,把品相好的、肉多体壮的兔子整个都腌好,挂在廊下,“咱们自己这么辛苦,想吃的时候就随时拿。”
本来赚钱就是为了生活更好一点,及时享受的快乐是无可取代的,她很高兴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家里人都更加高兴嘛。
不仅如此,那些被刮下来的兔毛和兔皮,她也都一一攒着。
市集上有专门收这些的,她几次三番地总去,那皮货行的老板也渐渐和她成了熟识。因为她处理得干净,皮货的质量也要更好一些,所以便偷偷给她涨了一钱的价格。回来跟爹娘和阿嫂一说,他们便都一致认为,她应该把这一钱的差价折成现钱,收进她的小金库。
“这个小吃摊本来也是你的功劳居多,再不要推辞,赶紧拿着吧。”
阿爹难得发表自己的看法。李卉觉得这样也好,反正自己的辛苦也被大家看见了,从今往后就全心全意为家里想辙挣钱就是啦。
她们这个大家挣得越多,每个人拿到的钱就越多,她自己就更有钱嘛!
这不,她又开始琢磨,要用石磨来做石墨豆腐卖啦!
“大家到市集上,肯定就是想吃点平时不常吃的,买点平时舍不得买的嘛!”
当阿嫂问她,若是没有人来买怎么办的时候,李卉就这样回答她。
相反,如果一个小吃摊上一直只卖那几样,除非是特别专业的老字号,食客们是不太买账的。要不然前世的那些探店博主和店家之间,就没什么合作空间啦!
中国历来有句古话,“酒香也怕巷子深”;而李卉则觉得,这在摆摊之初,还得靠推陈出新才行。
按照史实考据派来说,历史上的大秦还没出现豆腐,最早的豆腐要在西汉时期的某个闲散王爷才会被偶然发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