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里的暗战还在继续,因由皇子出战连连失利的原因,这次沈元染终于还是派了杨禁去边境。
然而杨禁出去,沈芙一下没了靠山之一,皇城也失去了强大的保护。
整个花朝王城有如纸糊老虎,恍似只要一支军队,就能将其拿下。
听到这个消息,沈植便立即行动,与文诤言合谋,设计将害死沈濯的军将身份栽赃成沈芙手下。
然而即使失去杨禁,要扳倒沈芙也没那么简单,沈元染明面上按照文诤言的话禁足沈芙,但皇贵君和文贵君又私下运作,这件事兜兜转转又回到沈植身上。
两个皇子都陷入残害手足的丑闻里,一时谁也分不出高下。
沈元染沉浸在沈濯死去的悲伤中,加之头疾愈发严重,也已经无心再管皇子之间的事。
沈芙沈植二人便如此制衡下来。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朝堂中不知发生了什么变化,文诤言本默认为群臣之首,几日里,竟然连连有人参本文诤言。
风势渐大,皇贵君看准时机,联合文贵君一同扯出当年张氏一族的事。
当年的右相张定仪,被文诤言上奏谋反,又因为文诤言与当时戚熠上任之前的将军利益关系颇深,直在沈元染下令缓刑之后立即将张氏流放。
如此先斩后奏迫不及待的要将张定仪灭口,背后的原因今日便由文贵君托出。
原是文诤言才是有谋反之心的那个,而张定仪身为同僚敏锐察觉到,张定仪抓住了关键证据想要上本参文诤言。
但奈何动作被文诤言知道,文诤言先发制人,将张定仪这样的一国之相轻易定罪流放,而张氏一族也诡异的全族死在雪崩之中。
这些事沈元染也心惊胆战,故而自那以后便召杨禁回京护卫。
现在,这件事终于真相大白,然而文诤言却没有什么变色。
是了,她权势不大又怎么能在多年前一手遮天呢?即使有这样的传闻出来,也不能动摇她根本。
然而。
“臣请陛下惩处文相!若殿下不表态,要群臣如何想?!要天下人如何想?!”
尚书之一的王大人率先站了出来。
徐长夕注意到了这个人,但她记得这个人原先是文诤言一派的人,今日竟然一反常态,忤逆文诤言。
零零散散竟然又有几个文官出来说话,还都是平日里文诤言派的人。
难道文诤言派内部出了什么乱子吗?
不论如何,今日是个好机会。
徐长夕从前世就知道文诤言是个佞臣,即使如今沈濯已死,为花朝除去文诤言也是她分内之事,且平时二人便总意见相左,对她自己,可以打击政敌,故而此时发言,利大于弊。
她便出言赞同,群臣中徐长夕势力的人一道出来附和。
此时赞同惩处文诤言的官员势力竟然大过于文诤言的势力,沈元染也有些奇怪。
对于文诤言更是奇怪,她不知道自己手下出了什么问题,看向王尚书的眼神也很诧异。
沈元染趁势对她罚俸,交由其他部门责察。
虽然能够对文诤言进行处理,不过因由她手上到底还有一部分之前武将留下来的势力,旁系又盘根错节,实在不好动手。
此时。
王尚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恳请陛下明察!”
王尚书竟有一种非要扳倒文诤言的架势,随后拿出来的证据,有文诤言贪污腐化,竟然连自己都牵扯进去。
文诤言紧皱眉头,王尚书声泪俱下。
沈芙巴不得文诤言倒台,立时站出来附和,一时间朝堂上众人见局势如此,纷纷站队王尚书。
文诤言咬牙,看着王尚书,狠道:“……临老了还打算立一个忠君为国的名声?我会让你如愿吗?”
文诤言狠话放完,沈元染当即召来内廷禁卫,将文诤言押入天牢。
今日的事,诡异得让人以为王尚书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