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嫌弃这粮食增产低,就是两相对比之下,有些落差罢了。要是粮食产量也能够像白菜那样翻上一番,那该多好啊!这样大家就更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
苏盈盈没笑话李晓红,而是耐心地给她解释:“影响产量的三大关键,种子、肥力、病虫害。大队里的种子根源上是差不多的,但是肥料和杀虫剂都紧着粮食用,粮食的生长条件比蔬菜要好上许多,而在我这里,两者都是一视同仁,所以你才会觉得蔬菜产量提升惊人。若大队里能按照对粮食的法子来对待蔬菜,那我这边产量其实也只能提升三四成。”
李晓红想了像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不禁点了点头:“那按照你的方法,大队里以后就没有下等田了?所有田都能按时的用上肥、洒上杀虫药?”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村里那一片片肥沃的土地,长满了茂盛的庄稼。
苏盈盈点头,坚定地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相信是能够做到的。”肥力改造不是一朝一夕,但只要大家都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这片土地一定会回馈给他们更多的丰收。
过两日,公社里的调查组如约而至,还是老熟人——公社技术员老陆和市农科院研究员林向松。
“林同志,怎么你也来了?”公社里的产量调查,按理说是不应该需要调动到市研究所让人的。苏盈盈有些惊讶地问道,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林向松笑了笑:“我听说你种出来了亩产500斤的水稻,特地申请过来看看。”他的眼中带着好奇和期待,仿佛眼前的苏盈盈是一个神秘的宝藏,总能给他带来惊喜。
苏盈盈扬起下巴,像只骄傲的小孔雀:“走,带你去瞧瞧。”她带着林向松和老陆来到存放稻谷的地方。稻田已经收割,能看的只有打下来的稻谷。
林向松将苏盈盈的稻谷和普通稻谷一对比,确实要饱满许多。
“千粒重26。1克,比队里的提高了8%。”苏盈盈在一旁解释,“主要是穗粒数和灌浆率提高了。”她把大队里特别保存的,没脱谷的稻束递给了林向松。
金黄的秸秆上坠着沉甸甸的稻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他仔细观察着每一株稻穗和稻穗上的每一粒稻谷,穗粒数确实有所提高,但也在正常范围之内,最主要的是谷子在稻穗上分布更为均匀,没有了顶部的空壳和谷粒发育不良的现象。
“你这稻穗长的真漂亮,若明年公社里的稻穗都是这样,那何愁大家吃不饱饭?”林向松感叹道,眼睛里充满了希望。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公社里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听到了农民们丰收时的欢声笑语。
“对了,上次你给我的种子和配方,我都把它们寄给了我的老师,你猜怎么着?”
林向松卖了个关子,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苏盈盈也好奇地等他接着说下去。
“你的种子太棒了!方子也太棒了!哪怕是在农肥充足的情况下,你的药水依旧能让产量提升10%左右!我的老师说这是个奇迹!他已经跟国家申请了成立专项组,若能破解了这药方的原理,搞不好之后,我们就能生产出能提高20%、提高30%、甚至提高50%的增产水!”林向松兴奋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
苏盈盈也笑了,她知道这不是异想天开,末世还有很多很多对植物生长有促进的方子,但因为原材料的限制,她还没办法在现在配比出来。若当代的科研人员能够在固元方的基础上,自行研发出更优质的药方,那也不失为一件幸事。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吃饱饭,不再受饥饿的困扰。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林向松偷偷摸摸地从背包里掏出一份报纸,“这是一份内部报纸!机密报!我老师寄过来的,说也可以给你看一看。”
苏盈盈接过报纸,展开,只见报纸上有一行大字《恭贺华国科学家首次实现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文章内容提到了一个苏盈盈很熟悉的名字,那是末世时他老师一遍一遍在她耳边说的名字,是华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他们末世时所用的杂交水稻的品种及技术,都是在这位学者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苏盈盈突然感受到了末世和现在的联系,相隔几百年,她终于在这个年代,碰到了她熟悉的人,并见证了他们的成果,眼睛不自觉就湿润了。她仿佛看到了那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看到了无数科研人员为了粮食增产而付出的努力。
“元教授对你的药方也很有兴趣,我老师帮你申请了,明年杂交水稻第一批种子,分一些给你们大队进行试种,希望在你的手里面,它们能有不一样的表现!”林向松说道。
“真的?真的能让我试种?!”苏盈盈声音都有一些颤抖,她知道,这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责任。
每个年代,都有着一群人,在默默地爱着自己的祖国,默默地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着。而她有幸,每一世,都能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构建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