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基建] > 第156章(第1页)

第156章(第1页)

徐光启看到资料后,先是兴奋,随后看向宋时就是有些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忍住开口道:“宋大人一心想要解决纺织业的产业化,将所有的工序集中控制。但是可曾想过,桑蚕一脉是江南的命脉,如果将您涉及的工厂全部铺开,虽然进入工厂的人生活无忧,但是这样的改动下,需要的人力起码削减了近百倍,将会导致多少人失去生计!”

“不仅得罪的是那些丝商世家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会使得江南地区那些以桑蚕为生的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

徐光启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乱的老人,虽然醉心学术研究,但是对于民生是极为看重的,不然也不会亲自写出了《农政全书》。

桑基鱼塘尚且是为百姓寻一条生路,但是像宋时这样大搞产业集中化,光是这些缫丝机,现在只有数十台就已经让人望而生畏,一旦大面积铺开,简直就会化为吞噬蚕茧的无底洞,整个江南地区的蚕茧恐怕都不够她用的……

与民争利,何至于此?

旁边的程嘉柔听了徐光启的话,面色一僵,恨不得上去捂住对方的嘴巴。

这说的都是什么?感情我们奔波了几个月折腾出来的工坊反而成了害人的东西!

宋时面上平静无波,心里却是想着:代英的羊吃人运动的骂名现在到我头上了?

她拦住要说话的程嘉柔,轻声道:“徐先生也是见识过西洋技法的,其中颇有先进之处,触类旁通,万物工坊的所学所用,也多来自于先生翻译的《泰西水法》,要是说徐先生不支持技术探索更新,我是不相信的。徐先生还未正式出仕,却敢于为了那些百姓苦楚发声,在下实在敬佩。”

“如今朝中有为富商乡绅发声,为闯王大顺军发声,也有为东林党和江南世家鸣不平的,更有弹劾我与父亲摄政临朝的,但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愿意从百姓的角度出发的言论了。”

徐光启满脸羞愧,却是不发一语。

宋时继续道:“没错,我知道,一旦工坊搭建起来,整个江南之地,起码有三分之二以上依赖桑蚕业的百姓失去生计。但是我还是必须这么做!技术的进步不会因为百姓的声音而停滞,新的产业自然会导致旧的覆灭,但是一味的想要保住旧有的,则新生永远不可能出现,桑蚕业如此,大魏也是如此!”

“徐先生见识深远,早年还从利玛窦入了耶稣教,想必当年的《万国坤舆图》也是经过您的手上的。你也知道从南洋到欧巴罗那些地方,几百年前还从未听过的小国,身处万里之外,如今却能大摇大摆的开着坚船利炮从大魏的沿海而过,打劫大魏的商人。他们四处掳掠人口,将昆仑奴从利未亚带去欧巴罗和亚墨利加充当奴隶。”

“其中你以为就不会有流落南洋的大魏子民吗?”

徐光启气的倒抽一口气:“蛮夷安敢作贱我大魏子民?!!”

宋时别过头,这才哪到哪,要是再说说华工惨案,等会儿徐光启不得气的撅过去。

“以耶稣传教之名,那群疯狂的传教士又有什么做不出来的?《泰西水法》已经是近一百年前的东西了,他们的船越开越快,他们的火器越来越厉害,这些都不是我们捂着眼睛,就能当做没看到的。”

“这个世界已经被海洋连接在了一起,大魏的富庶与丰饶是需要足够的武力才能维持的。我们能创造的东西,别人也可以,而如果我们技术更新的速度比不上别人,那么总有一天,他们的船就会从沿海开进我们的内河……”

徐光启彻底不吱声了。

“技术的升级从来不是错的,我们不研究,自然有别人要研究,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最大程度节约人力,让百姓获益才是我们最应该的考虑的,一个一辈子都在磨面锤米的人,虽然忙忙碌碌,难道又能说真的对大魏有多大的贡献吗?以水利驱动,一日夜就能干完数十人才能干完的活,将这些时间与体力节约出来去念书学习难道不好吗?转型的阵痛是一时,我们要做的是给百姓提供更多的选择,不单是科举,也不单单是务农侍桑。”

“大魏需要的是更多愿意在各行各业去发展创新的人才,大量的人口堆叠在一起,不管多少的粮食都会不够的,现在江南对于湖广和南洋粮食的依赖难道还少吗?哪怕战乱导致人口损失缓解了这一过程,但是过上几年,依旧还是会重演……哪怕有了那些域外异种,也只是拖延这一过程的到来而不是解决。”

“想要解决只有:开疆扩土!大琉球和安南就是理想的耕种地区”

徐光启愕然,没想到宋时这么看起来的一个女子却会说出这样的话,即使他以为自己多次调整他对宋时的印象,如今却还是感觉自己低估了她。

他沉吟了一阵,还是忍不住道:“但是按大人所说,那那些没了生计的百姓又要怎么办,直接发配边疆倒也罪不至此吧?且不说那一路的颠沛流离,光是疫病和……”

宋时笑了:“我又不是疯子,哪有随意发配边疆的。他们自然有他们的出路,那些缫丝所得是从百姓身上所得,自然应该用到百姓身上。我早已经取消了劳役,江南地区多水网密布,新修水利,修桥搭路,修缮官道,自然免不了聘用劳力,所得所出皆为百姓。官道修缮好了以后,水陆运输,公共交通,养马养牛,往来贸易,百姓都可以从中获利,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的人越多,才越能有更多的人才不必困在生计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