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射半信半疑,宝钗却已解其中深意,笑着劝道:“堂兄,但信无妨!”
两人离开江夏地界,行至无人处,宝钗低声问诸葛亮:“你不揭穿孙伯符之计,莫非也有意。。。。。。”
诸葛亮笑道:“知我者,夫人也。孙伯符屯兵江夏,意在寿春,倘若荆州再出一军攻许都,曹军必败!”
宝钗摇头:“可惜,姨丈绝没这个胆量。”
诸葛亮笑而不语。
一个月之后,他们启程回家。
宝钗特意换了女装,与诸葛亮一起拐道去看望了小邓艾的母亲,邓母听说他们就是儿子的先生与师母,抹着眼泪要杀了仅有的母鸡给二人吃。
宝钗极力阻止,临走前在桌案下放了两块马蹄金。
出了邓家,诸葛亮握住妻子的手,低声道:“你真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
宝钗心下明白,她接济邓家,并不是出于良善的同情心,而是因邓艾未来的成就。
也许,她给了夫君一种人设上的错觉了。
宝钗今日戴了一顶纱质细密的帷帽,诸葛亮看不清她的面容,见她久久不语,只当是不好意思,不再多言,骑马并肩而行。
手却久久未放开。
宝钗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同情心泛滥的人,她只是担心给了诸葛亮错觉,将她当做心怀天下的纯善女子。
以后,也许他会失望。
远处,一阵马蹄声疾响,仿佛有千军万马奔来,卷起漫天灰尘,待走至面前,却只有三人三骑。
诸葛亮干咳一声,示意宝钗细看,原来,他们竟然迎面撞上了刘关张三兄弟。
看方向,这三人正是从隆中而来。
想来,是一顾茅庐失败而回,却半途撞上正主。
今日,正好是第二个月。
这是宝钗第一次见到刘备。
史书上,他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但亲眼见时,并没有那般夸张。
眼前的刘备约莫四十上下,身量颇高,面如冠玉,三绺胡须随风飘然,耳垂确实比常人阔一些,却也在正常范围之内,双目炯炯有神,如利电直射人心。
他在两个魁梧兄弟簇拥之下,纵马疾驰而来,在路中央勒马扬蹄,意气风发,豪气纵横。
马未挺稳,他已翻身下鞍,身姿利落,毫无中年人的颓废气。
刘备大步奔至诸葛亮面前,一把拉住马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备往隆中拜访先生未果,原以为今日无缘,哪曾想天可怜见我刘备,竟有幸在此得遇大贤尔!”
他说话的语气真挚而热烈,即便冷眼观人已久的宝钗,也忍不住受他感染。
昭烈皇帝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在此遇到刘备,当真是个意外,诸葛亮下了马,向刘备行礼笑道:“山野之人,行踪随性,累将军枉临,不胜惭愧。”
他与刘备见礼毕,回身扶了宝钗下马,道:“夫人,快见过刘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