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草庐,她先把邓艾推了过去,笑道:“我为你找了位高徒,别看他只有四岁,却立志要重新造字呢。”
诸葛均上前,摸了小邓艾的头道:“你都造了什么字?”
小邓艾紧张地开始口吃:“我,我,我造了,山,日,水。。。。。。”
他从袖中摸出一张纸,上面是黄姐姐昨夜让他写下来的十个自造字。
诸葛均拿过来看了,大赞:“有模有样,颇有古文之风。”
他拿过去给坐在案后的兄长看。
诸葛亮接过字,也赞叹两句,转而问道:“听你口音,似非本地人氏?”
邓艾紧张地看向宝钗,待宝钗微笑点头,他才道:“我,我是,棘阳,村人。”
“哦,原来是新野棘阳村。”诸葛亮目光一闪,向着宝钗微微挑眉,又和气地与邓艾说了几句话,独自起身行至房外。
宝钗会意,跟着走了出来。
诸葛亮坐在墓前,细心地拔去墓上野草,轻声道:“你去了新野。”
不是问句。
宝钗早知无法瞒他,便道:“是,我一时好奇,想去看一看刘皇叔的模样。”
“你不是容易好奇的人,”诸葛亮摇头,缓缓道,“你想让我出山?”
宝钗在他身边坐下,反问道:“你不想吗?或者你觉得现在的才学不足以出山争天下?”
诸葛亮笑道:“好直白的激将法!”
他拍去手上灰尘,握住宝钗的手,低声道:“再过一月,就是孝满之期,我想先与你过两年安生日子。”
宝钗反手回握,柔声道:“不管你在哪里,我都与你相随不离,风里浪里也是安生日子。”
诸葛亮叹道:“每次我自认为已认识了你,你却偏要再给我一层惊喜。”
他看定眼前人的双眸,低声道:“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决断,最大胆的女子。”
春光明媚,温暖阳光映得佳人面庞粉扑扑的,一双水盈盈的眸子欲说还休。
她眼睫低垂,分辨道:“乱世能人辈出,到最后争的往往就是时间,我怕来不及,并不是有意要逼你……”
“我明白,”诸葛亮止住她的解释,低声道:“天时不在我,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罢了。”
宝钗默默握住他的手,给予无言的支持。
她心下却道:我已知后世诸事走向,若事事皆抢占得先机,就不信胜不了这老天!
许是徐庶挡关得当,刘备并没有很快来访诸葛亮。
转眼到了夏天,三年孝满,庞德公、司马徽正式上门提亲,诸葛瑾的书信及聘礼也辗转从江东送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