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容怀疑自己的听力了。
朱棣一共给了她九十九本书,朱楹张口,就要问她借走五十本?所以他果然是想干点什么的吧。
“王爷看得完吗?”
“看得完。”
有池心说,看不完也得看得完,不仅看得完,还会……
想到来时王爷的叮嘱,有池真想仰天长叹一声:“王爷,你可真是个好人呀。”
“看的完,那就,借给你们吧。”
徐妙容瞬间有了决断。
虽然朱棣那人可恶,说好的几十本其实是九十九本,可闭门思过时间是一个月。一个月,她一天看两本,也看不完九十九本。
原本她就想把这看书的任务外包,现在免费的劳动力送上门了。免费的,不用白不用。只是……
光借书,不成,朱棣还留了话,让她写读书摘要呢。
便客气笑了笑,暗示:“我听说,王爷最近在读《韩昌黎文集》?”
有池点头。
她心中一喜,又道:“韩愈的文章,的确别出心裁。所谓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1],看完书,要总结,要思考,才算是真的把书看透了。韩愈言行如一,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他的文章,我很喜欢。”
有池轻声称是,别的一句都不说。
徐妙容看了他一眼,而后,摆摆手,示意他去拿书。
有池不爱看书,看到密密麻麻的字就头疼,他也不挑,按顺序数了五十本,就叫人搬走了。
盯着他的背影看了一会,徐妙容转过头。待看见剩下的四十九本,她叹了一口气。梗着一口老血坐回榻上,又示意月芽泡茶。
月芽应了,刚抬了脚又似想起了什么似的,转身问她:“王妃,可要试试新茶?”
“什么新茶?”
徐妙容没当回事,她对茶没有太多研究,也没有太多讲究。
月芽道:“近来应天流行一种新的吃茶法,说是把蜜渍过的橙丁放在茶水里,喝来甜丝丝的,又解腻。”
“那便试试吧。”
徐妙容点了点头,有些佩服应天人的闲情。橙丁加茶,不算黑暗料理,她还能接受。
又想到,那天在魏国公府,曹氏也在茶里加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那茶……她想起来了,和《金瓶梅》里潘金莲泡给西门庆的茶如出一辙!
《金瓶梅》里,潘金莲给西门庆泡了一盏名字很长,一口气都没法说完的茶。
“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2]
这茶,跟大杂烩似的。都说“海青”可能是青橄榄,“拿天鹅”或许是白果,可要她说,橄榄也好,白果也罢,直接吃不好吗?
花片、果仁、笋豆等等一堆杂物加进去,各种味道混合,谁还记得起来,茶本来是什么味道?
摇了摇头,打定主意,千万要看住月芽,别让她即兴发挥。
既说到茶,想到《金瓶梅》,心里便被勾的痒痒的。前世出差途中,她可是抱着小说不放的。大明诗坛不行,但小说发展空前繁荣,近水楼台先得月,小说不比朱棣给的正经书香?
“对了,月芽,你可知,近来市面上可有什么流行的话本?”
想着现在兰陵笑笑生还没出生呢,小说创作的高峰期也还早,可土壤在,不愁没有种子,便想让月芽帮着找些话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