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79章(第2页)

第279章(第2页)

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独立运动,只不过是他麻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欧洲美元与脱欧的问题。

英国留在欧盟的理由,就是英国必须是欧洲的金融中心,没有这个利益,欧盟的价值就对英国不大。难道因为英国脱欧了,那些欧洲国家就不与英国贸易了吗?最多是有些贸易,因为欧盟的内部约束丢失了,但能丢失多少?

英国留在欧盟,有着重大的代价,欧盟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试图统合欧洲的产物,英国在欧盟没有他们的利益,反而付出要差不多,一帮东欧穷鬼,都要欧盟来支持,英国也被迫付出。欧洲一体化,自然打击了英国的农牧业,食品价格上升,同时还被欧洲的经济危机拖累。

大英帝国的辉煌已经过去了,但英国应该作为一个富国生存下去,英国的底子还是很不错的,在未来可能需要的是“灵活的政策”,用英国自己的力量,来灵活应对各种挑战。这需要英国,不能尊从欧盟的约束,避免主权被稀释。

更重要的是,英国的未来,仍然在盎格鲁自己的圈层,在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于欧洲一体化,本质上是反对的,一盘散沙的欧洲,更有利于美国操控,同时有利于英国,英国与美国、加拿大的贸易,才是最重要的底盘。

一个更独立的英国,有利于灵活地应对欧洲的变化,施加自己的策略,而不是要遵从法国和德国的意图,如果欧洲真的统一了,那有英国人什么事情?德国和法国,会自然成为欧洲的中心。

说白了,脱欧就是为了摆脱英国“对欧洲的责任”,但又要与欧洲的贸易,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损失小,收益大。大英帝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利益,从来就不会完全一致。英国虽然已经没有了霸权,但同样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欧洲,欧洲统一的话,哪有英国这样一个岛国的位置?

卡梅伦并不知道,在原时空的历史上,他可是所谓的“保欧运动”的领袖,因为英国人公投脱欧,“保欧”失败,他还不得不辞去了首相的职位。不过就算他知道,也无所谓,他可是以英国政坛的变色龙而闻名,是最出名的投机者,转换立场,对他而言,就像是呼吸和喝水一样的自然。

新时空不同的历史,尤其是英国失去了欧洲金融中心的大趋势,使得脱欧,变成了英国的必然和主流。此时卡梅伦以及英格兰的高层,还没有认知到,底下的几个小弟,已经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起“重振大英帝国”,独立的思潮,正在快速的蔓延。这些小弟们,思考的是如何踩在大英帝国的尸体上,向欧盟献媚,成就新时代“小而美、小而富”的美梦。

这个时候,可不止是苏格兰在筹谋独立,北爱和爱尔兰的政客们,已经多次协商,如何让北爱独立,与爱尔兰合并,让一个统一的爱尔兰岛,形成一个统一的新国家。而威尔士的政客们,也正在筹划着建立一个基于威尔士民族的新党,模仿苏格兰民族党,推动威尔士的独立。

所谓的大英帝国,正朝向其历史的必然归宿——即一个只有13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国狂奔而去。英格兰政客们筹谋中的“脱欧”,就是联合王国4个民族,各自分崩离析独立的导火索,他们正在给大英帝国的棺材,打下最后的钉子。

第454章月宫与氦三

西元2013年10月,月球,中国“月宫”航天科技试验基地。

杨力维和王雅萍等人,紧盯着面前的显示屏上,如同瀑布一样变动的数据,他们在等待He-3气泡提取后,最后冷却纯化并液化的结果。

人工智能“小嫦”天籁般的声音,终于响起:“液He-3提取成功,纯度达到……,已载入储存箱,编号……。”指挥室内的所有人欢呼起来,这伟大的一步,终于实现了,中国当下核聚变的主流线路——氘与氦三聚变反应,终于获得了最重要的原料。有了He-3,加上地球上丰富的氘原料,就可以利用最近这些年,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积累的大量知识和科研成果,搭建氘氦三核聚变的实验堆了。

实际上,此前核聚变最主流的路线,是氘氚聚变反应,如果把氚原料换成氦三,点火的要求要高10倍,按照原来传统托克马克磁约束装置的发展路线,自然差得太远,根本看不到实现的可能性,这种装置能把氢燃料加热到1。5亿度左右,实现氘氚聚变,就是最好的结果。但问题是,氘氚聚变会产生大量的中子流和高能射线,地球上似乎没有哪一种材料能够抵御,使之成为核聚变的壳体。

相反,氘与氦三的核聚变,该反应没有中子和高能射线生成,不会有核辐射,氦3之所以被誉为未来最理想的清洁核能源,就是因为这个。这种核聚变只会释放出质子,但质子是很容易被屏蔽的。也就是说,如果能点火实现氘氦三的核聚变,虽然中心温度的要求是要高于10亿度以上的温度,但外壳反而能够实现,只要磁场将这个“太阳中心”约束在真空壳体的中央,并稳定地核反应,整个核聚变的基础体系就形成了。当然,所谓的“三乘积”要素——离子温度、密度和能量约束时间,都要达标。

原时空的核聚变,在李思华和赵云腾穿越的时候,大致是在氘氚聚变这条路径上,实现了中心温度1。6亿度,1,056秒的连续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等离子体电流超过250万安培(2。5兆安培)等指标。

新时空的中国,本来也是按照这条技术路线在不断发展。不过在2008年突破了点火技术之后,重点就调整了,因为新的点火技术,理论上可以实现氘氦三反应的10亿度以上,甚至高达20亿度的中心温度。

虽然也没有放弃氘氚聚变的继续研究,但显然氘氦三聚变反应,反而变得更加现实。也正因为如此,2008年到2011年建成的月球月宫科学实验基地,其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提取氦三。

太阳风为月球土壤带来了丰富的He-3,但在月壤中分布得很散,如果是使用月壤,那么大约150吨才能提取出1克He-3,这在地球上都未必经济,更别说在月球了。但之所以当年觉得有可行性,正是科学家对月壤研究后,得到了一个突然的发现。

科学家们发现,月壤中钛铁矿颗粒表面,都存在一层非晶玻璃。在玻璃层中,观测到了大量的氦气泡,直径大约为5~25nm,且大部分气泡,都位于玻璃层与晶体的界面附近。反而在颗粒内部晶体中,基本没有氦气泡。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通过机械破碎方法,有望在常温下,提取气泡形式储存的氦-3,不需要加热至高温。而且,钛铁矿具有弱磁性,可以通过磁筛选与其他月壤颗粒分开,便于在月球上原位开采。根据月球上钛铁矿总量估算,以气泡形式储藏的氦-3总量或高达26万吨,足以按照地球现在每年使用的能源规模,使用数千年。当然,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每年人类使用的能源都在增加嘛。

无论如何,这个发现解决了在月球提取He-3的三大问题:

第一是温度问题,本来如果要从普通月壤中提取氦-3,由于溶解在月壤颗粒中,提取氦-3受扩散速率限制,需要700℃以上的高温,不但耗能较高,而且速度慢,很难实现在月球上原位开采。地球上搞个700℃不难,但在月球那个难度,堪比登天,而现在只要机械破碎,难度下降了百倍不止。

第二是范围问题,原来是所有月壤,现在只要钛铁矿,这使得前期原材料的范围大大缩小,时间和成本都变得可控了,尤其是寻找到月球的钛铁矿的“富矿”地域,就像地球矿藏一样,具备了经济性的开采可能。

第三是分离问题,题钛铁矿玻璃层中,直接含有的是氦三气泡,意味着已经做过了“天然提纯”,无需像是原来的设想——要通过逐次的制冷,将月壤中与氦三混合的氢元素和氦四等杂质排除出去。这样成本的节省以及开采难度的下降,那可就大了去了。

打个比方,地球上黄金元素的总量,其实很高,一点都不稀缺,但问题就是分得太散了,以至于大多数的金元素,没有开采的经济价值,只有那些集中在一起形成富集的金矿,才有开采的价值——分布的面积很大,但有价值的只是集中的一些“点”,氦三在月球也类似这样的情况。

于是,在月球开采氦三的流程,就有了现实的可行流程——发现钛铁富集地域—磁性分离获得钛铁颗粒—机械破碎钛铁颗粒——采集氦三气泡—制冷液化储存—集中运输回地球—工业化提纯—生产合格聚变原料。

月宫基地到2013年7月,已经建成一套实验性的氦三月球开采设备体系,这几个月一直在完善和试验,到今天终于按照开采流程,获得了液化的氦三原料。

实际上,在获得了钛铁矿颗粒玻璃层氦三气泡的科学突破后,提取氦三,就不再是最大的技术挑战了。真正麻烦的,还是月宫这个有人科研基地的不断完善,改善生存、生活和生产条件。

月球是没有大气的,如果长期呆在月球,其实来自天空的危险不少,尤其是陨石和高能射线,所以如同在地球上一样,用建材来修筑人工建筑,至少在当前,并不是什么很好的选择。

所以类似当年陕北地域的窑洞式洞穴,是更好的选择,头顶厚厚的月壤,就是对来自天空射线威胁的最好防护,能够避免建筑在无防护的大气,和温度剧烈变化的环境下,过早的老化——日夜温差可能达到200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从地球运去的建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