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70章(第1页)

第270章(第1页)

第437章金融风暴席卷美国

西元2001年5月的一天,纽约,这是阳光明媚的春天。

加西亚是一名交易员,他此时却顾不上窗外明媚的春光,他盯着电脑上的股票数据和图形变化,脸色变得惨白,冷汗爬满了他的额头。

这是他根本没有想到的场景,明明美国降息的可能性要超过90%,所以最近的股市暴涨了一波,大家都觉得好时光要来了,可是突然的暴跌是怎么回事呢?自己开了杠杆,如果再跌下去,必然会爆仓,自己已经无力再增加保证金了,公司也不会同意。

电脑里弹出一条快讯: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预估高达210亿美元。

加西亚目瞪口呆,麦道夫可以算是美国所有金融业从业者心目中的超级大佬,加西亚本人就是麦道夫的崇拜者,原来他是一个骗子?今天的股市暴跌,是因为他的事件吗?

加西亚回忆着有关麦道夫那些著名的故事。此人在1960年成立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后,这家神秘的公司,一直保持着超越其它公司的稳定回报。投资者每月都可以得到1%的回报,有几年回报甚至达到了每月2%,整整40年如此稳定的回报,使得麦道夫已经成为了美国金融界的一座高山,而现在这座高山崩塌了。

股市仍然在下跌,加西亚发现自己管理的交易账户已经爆仓,他反而平静了下来,他关上了交易软件,用电脑查阅起了麦道夫案件的相关报道。

此人的手法也不复杂,就是典型的庞氏金字塔式骗局,无非是高息揽入投资,然后不断发展下线,用新纳入的资金,来偿还前期客户的回报。这种骗局,一旦有大客户要求赎回投资,而在那个时候如果新纳入的资金不足以偿还,就会“爆仓”露陷。麦道夫这一次,正是因为欧洲的一家投资机构,要求赎回其投资的35亿美元,而麦道夫无力支付,事件才爆发了。

本来这样的骗局不难识破,但麦道夫的个人骗术确实高明,他很擅长说服别人,而且承诺的回报不算太高,只保证每年10%之内的托底回报,这使得他的骗局得以长期维持。而且随着他坚持得越久,名气就越大,以至于到后来人们都认为把钱交给麦道夫投资,是最稳妥的。西方经济已经有30年左右都不太好,可是麦道夫居然能一直维持超过10%的年回报率,这不是没有人怀疑过,但都被他掩饰过去了,一直到40年后的今天,才暴雷。

加西亚发现,自己没法鄙视麦道夫,相反,他感觉到自己更钦佩了。这个家伙,在40年里,骗了2000多名富人投资他的机构,这些富人每一个都见多识广、目光锐利,但都被麦道夫骗了过去。

今天的下跌不正常,冷静下来后,加西亚意识到这背后,肯定有股庞大的力量在兴风作浪,他们就是在做“反预期”的操作,好洗劫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小基金。如果说麦道夫是骗子,这些财阀大概就是强盗。美国的金融圈,想靠自己的“能力”发财,简直就是一场幻梦。自己没有能看破这种格局,当然就逃不脱被收割。

加西亚当然不知道,在原时空,这个麦道夫一直要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才会暴露。在新时空,由于某种特殊神秘力量的介入,麦道夫暴雷的时间,提前了7年。事实上,这样的一个事件,并不足以推动美国股市的趋势,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所以它被用来作为一个操作的开场事件。

不过这些都与加西亚无关,他整理了一下衣着,苦笑了一笑,真是可悲的一生,看了看镜子里那个憔悴到似乎已经人到中年的男子,他觉得自己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了。他的神色平静了下来,走出门关上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坐电梯来到顶层,走上了大厦的天台。

天气真好,他感叹了一声,闭上眼睛,他从天台上跳了下去,再见了,这个见鬼的美国!

各种谣言,已经在金融投资圈蔓延,例如某某基金投资麦道夫,巨亏20亿美元,面临清盘,正在抛售其持有的大额股票。类似的有名有姓的传闻,就不下十余宗,让很多美国人觉得,大量的投资基金,都牵扯进了麦道夫事件,因此发生了重大亏损,于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要求赎回自己的基金份额。

在传言渲染下的环境,一些基金被大量赎回,于是只好加入抛售股票的行列,这使得先锋等华尔街财团的操作,更加顺利,带起了更强的暴跌节奏。

不过这个时候,那些著名分析师都认为,暴跌是短期的,因为麦道夫事件只是一个孤案,不可能影响股市的根本趋势。大多数的投资投者认为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总不可能因为一个麦道夫事件,就打垮了美国股市?他们于是选择咬牙硬挺。

可是第一天的暴跌之后,第二天、第三天都是暴跌,整个跌幅已经超过了20%,美股进入了技术性熊市。分析师们都沉默了,他们不知道背后的力量是什么。SEC(美国证监会)也出面,号称要调查做空力量,是否合法,而美国总统希拉里也出面,声称美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股市不具备大跌的条件。

然而第四天继续暴跌,到上午十点多,答案终于来了,美国的次贷危机,相比原时空提前爆发!

在新时空,由于美国的经济困境,远比原时空要强,各行业都采取了金融的方式,来强化销售,房地产就是其中的最大一块。

美国与全世界一样,买房者几乎都需要长期贷款,但美国与其它国家不太一样的一点,是在美国的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资本主义的不稳定性嘛。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则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要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说白了,这些人的还款能力很弱,风险很高,华尔街一早就知道肯定有些人是还不上的。但为什么要开发这样的产品呢?因为衍生品市场,他们可以把这些次级贷款打包卖掉,理由还很充分——确实有些人还不上,但有些人是可以的,打包在一起,规模大了,彼此相互综合,“风险还是可控”,这样的贷款包,还是有利可图的。

但问题是,由于希拉里他们收割欧洲的国策,这两三年美国处于高息阶段,这导致大量的次级贷款人,由于利息的上升,他们无法偿还贷款了,坏账率变得很高——次级贷款除了头两年,是固定利率以外,其余年份都是浮动利率,美元利率提升,自然还贷金额加重。

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高息环境下却卖不到高价,导致大面积亏损。

此前先锋集团等华尔街财团,一直帮助着两房公司遮掩此事,就是认为这是一场大危机,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引爆,而此时的股市大跌,就是用这个事件作为“中心事件”,否则这些华尔街财团,也没有那么牛,明明加息变减息后,大环境有利于股市上涨,所以凭什么制造美国的大跌呢?其它机构又不是傻子,发现美股基本面没问题,就会冲出来做他们的对手盘,那不就麻烦了吗?

最近的几天,一些其它的财团一直在观望,就是不知道先锋这些机构,手里到底有怎样的筹码,他们在搜寻答案。等到次贷事件爆发,他们恍然大悟,于是加入了做空的行列,美股在第四天,继续暴跌13%,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也没有能阻止股市的暴跌。导致SEC不得不宣布,美股停止交易3天,作为“冷静期”。

而在这几天的时间中,人们对于次贷危机的评估越来越严重。

近三十年来,美国社会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民众超前消费,次贷危机,说白了就是寅吃卯粮、疯狂消费的结果。

但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态势。据统计,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美国的平均小时工资仅仅与30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岁男人的收入,则比30年前同样年纪的人,低了12%。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流入到富人的腰包,几十年来,美国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总需求不断萎缩,房子也不好卖,如何扩大销售呢?天才们发现,可以把房地产交易,转换为金融交易,通过次贷扩大房产销售,再把次贷带来的风险,用“策略组合”加以化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