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62章(第2页)

第262章(第2页)

“否则光靠强力去压制,不过就是苏联当初建立起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翻版,其民众并不支持,最终不但不能发展好,还让这些国家民众中的大多数,坚决地反对社会主义,向往资本主义。这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是我们本土,我们可以用彻底的社会改造来强制完成,但对于其它的国家,没有必要,凭什么要让我们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呢?吃力不讨好,没有必要。”

陈子华同意,他说道:“领袖,说句不好听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对于世界革命的热情,本身就在减退。目前发展到的次大陆一半地域、非洲大部分地域、南美三分之一的地域,亚俄和中亚五国,这4个地域,与中国形成的“4+1”社会主义国家群落,包括在中央一些人在内,都认为是足够了。后继应该是用社会主义体制发展对资本主义的压倒性领先,来带动世界革命,而不是我们继续投入了。”

李思华有点感叹:“这是正常的,和平时代成长起来的人,在斗争性上总是会比较弱的。我们确实无需继续刻意地扩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群体规模,但打垮美国,必须是不能改变的战略目标。未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必须只能剩下一群鸡鸭,不能有狮子老虎的存在。”

第424章钢铁与冶金的新战略

李思华向陈子华提醒:“如果迎来一个超高油价的时代,那么对于国内的很多产业,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中央应该提前研究,届时需要出台一些产业政策,来很好地应对新形势。”

陈子华同意,他说道:“估计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高能耗的传统行业了,例如钢铁和电解铝等冶金行业,因为能源成本占比比较大。正常来说,油价上涨煤价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加上电价的上涨的话,会有点吃力。”

李思华笑了:“你说的,是钢铁不涨价的情况下,硬生生地吃下能源成本,能不吃力吗?”

陈子华有点迟疑:“可是钢铁是工业的粮食,如果钢铁提价,工业品大都需要涨价,我们自己也将迎来一定的通货膨胀。”

李思华意味深长地说道:“一次性通膨有时候可能也是必要的,关键是利弊的权衡。尤其是钢铁,我是有些想法的。”

陈子华赶忙说道:“愿闻其详。”

李思华说道:“从我们自己产业的角度,我们既然已经是世界最强,又不依靠出口市场,那么追求最低成本可能反而是有害的,这会过于压低钢铁或者其它传统大宗原材料产业的利润,削弱他们用来改善和发展更新科技的资本。所以,合适的价格才是最好的,而不是最低的价格。这个问题上,由于使用原材料的行业,本能地会出于本位主义的利益,反对原材料提价,所以作为领导人,很容易会陷入一旦提价,就使得其它产业竞争力下降的错觉之中。”

陈子华醒悟过来,恐怕自己不自觉地确实有这样的倾向。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种种方法,削弱能源涨价对其它行业的影响,但千万不要想着完全帮助产业克服。适应高成本,本身是倒逼产业的科技和管理进步的重要基础。”

陈子华听懂了李思华的意思,他心想要找计委对这个问题仔细研究,或许确实有原材料借势涨价一波的必要。

李思华继续说道:“除了考虑自身的因素,还要考虑对全球的影响。用钢铁来做例子,我们现在的钢铁产量,大约是15亿吨,美国只有1亿吨,而这种情况,还是我们近年来大力地将粗钢产能,部分地转移到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缘故,否则我们的产能,恐怕已经突破20亿吨。”

“按照目前的计划,我们还要继续转移一些钢铁粗钢产能,未来国内的产能,大致会长期维持在10亿吨左右。实际上就是除了必要的粗钢产能,我们自身的钢铁业主要保留中端和高端产能。”

“但是整个社会主义的钢铁产能是一体化的,由于我们具有控制力,转移出去并没有削弱我们对钢铁业的整体掌控力。目前这个覆盖高中低端一切钢铁产品的体系,总的钢铁产量,大约已经超过了24亿吨,是全球产能的80%还多。这是巨大的优势,完全可以是针对美国超高油价战略的一个逆袭武器。”

李思华的讲法引起了陈子华与赵云腾的高度兴趣,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李思华的讲述,心想领袖大概是心里又有了什么可行的战略。

李思华笑了笑,继续说道:“我们要注意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在当下,仅有中国,具备大幅扩充钢铁产能与向全球大量供货的能力,离了中国,全世界就玩不转。为什么呢?”

“因为钢铁业决非国内某些人所认为的低端制造,即使貌似技术含量不高的普通钢铁产品,也并不是类似劳动密集消费品那样的低端制造,起码是中端制造;技术含量最高的特殊钢,应属高端制造;而重型冶金装备,则属顶级制造。尤其是最后一项,重型冶金设备,除了中国,德国算是有一半的能力,美国反而没有。”

“现代生产需要的规模和效率,使得钢铁业已经消灭了小型生产的可能性,都是大型工厂。这样的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对于人才和管理的要求极高,可不仅仅是高炉和钢材流水线,还包括码头船队,铁路站和机车、变电站和发电厂,焦化厂和制氧厂、污水处理厂等等,每个钢铁厂,厂内至少拥有上百座车间和厂房,厂区里各种庞大重型冶金设备和坚固钢筋混凝设施纵横交错,这样的体系,即使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将之视为落后的产业,完全是错误的。”

“钢铁业是典型的连续生产的流程工业,需要把各种重型设备,与诸多配套设备,按流程进行复杂与高难度的土建安装,最终建成一个钢铁之城,才能投产,中国那么大,现在也只有两家集团具备相应能力。反过来看西方,现在就算德国,能够生产其中的一些顶级设备,但要他们完全建设一个千万吨级别的钢铁城,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

“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的几十年,西方的钢铁业一直在我们的逼迫之下,是不断萎缩的,五十年代之后,西方就再没有建设大型钢厂的实践,所以现在他们也根本没有相关的人才,无论是科技人才还是钢厂建设的管理人才。”

陈子华和赵云腾脑子里似乎明白明了一些什么。

“说白了,钢铁这种行业,需要数十年技术与人才不断档,技术经验不断积累,才能确保技术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幸运的是,我们做到了;而不幸的是,西方这几十年,已经丢光了,甚至高校冶金专业招生规模,也急剧萎缩,他们现在还缺乏相应的人才。”

“西方现有的钢铁产能,是在旧钢厂的基础上,不断修修补补而运行的,只有维修经验,而没有建设经验。所以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一旦需要扩产,恐怕十年时间都搞不定。”

“按照我的观察,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美国钢铁业技术与人才断档现象就日趋严重,有经验的工程师与技术工人,大都退休或转行,剩下的是以50岁以上高龄技术人才为主,年轻人不愿进入。美国钢铁业严重缺乏工程师与熟练技术工人,缺乏重型冶金设备的制造能力,更没有类似中国拥有的那样能快速扩充钢铁产能的基建企业,所以美国钢铁业,即使有资金也难以大幅扩充产能。对于这个普通的工业品,如果需求超过了美国现有的产能,他们就只能是需要进口。欧洲的情况大致是类似的,即使是德国。最要命的是过去几十年,欧洲的大钢铁厂几乎都朝向用天然气冶炼钢铁的模式发展,一旦天然气大涨,他们其实是钢铁涨价的盟友。要他们改回煤炭冶金,那又是天文数字的投资了。”

“顺便说一句,再有个十年时间,美国的电力行业和输电网,很有可能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所以你们有没有发现中国钢铁业一个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我们已经有能力,至少在十年左右的时间,能够主导全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与价格涨跌!既然钢铁是工业的粮食,那么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陈子华和赵云腾霍然醒悟,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神色,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可以在战略上做很多的行动!

李思华没有注意他们的神色变化,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她接着说道:“我们掌控了全球80%以上的产能,欧美的产能在现有基础上无法提高,而欧俄和乌克兰的产能是同样的情况,由于国内的混乱,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不断流失,欧俄与亚俄分裂导致的原材料混乱,他们在好几年内,能够恢复产能就不错了,根本无力扩充产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