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载着前同事一家的列车远去,普京之前的扑克脸,显出了几分凝重。他想到了同事去的亚俄,内心对于欧俄的现实,不免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不仅仅是经济状况的天差地别,更重要的,是信仰之争上,他现在感到恐怕俄罗斯人,也不都是会向往西方的。
普京自认为自己算是一个欧俄西化派中的“自由派”,他当年在德国呆了那么久,内心一直认同德国的资本主义体制,远胜于苏联僵化的所谓社会主义体制。欧俄力图建立一套适合俄罗斯的现代资本主义体制,本身也是他的理想。虽然现实一塌糊涂,但他认为,欧俄这样的一个大国转型期,发生一些困难和偏差,恐怕本身就是难免的,关键是能够纠正。
他对于东面的中国是陌生的,但很明显那里与苏联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巨大的辉煌成功,让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相形之下,黯然失色。但是中国体制能够适应俄罗斯吗?他内心是怀疑的、不相信的。俄罗斯人是欧洲人,文化基因与中国人完全不相同。
中国如此强大,为什么放弃了对东欧和原苏联欧洲部分的社会主义拯救?这说明他们也认为,在这些地域的民族和国家,欧洲资本主义的基因强大,强行拯救,能够为这些国家续命,但却挽不回民众的人心,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吃力不讨好。
所以中国人只是使用他们的力量,保持了亚俄和中亚五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既然保存下来了,他们当然要进行深入的改造,让中国成功的社会主义体制,覆盖这些国家,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体系的一部分。
对于俄罗斯失去东部,他当初也觉得非常惋惜,甚至是愤怒。但现在,他觉得有点可笑,还不知道是谁惋惜谁呢?亚俄人现在观察欧俄,一定觉得这是个人间地狱吧?民众的生活一塌糊涂,每天看到的就是一些该死的寡头资本家,利用从国家那里掠夺的财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在媒体上炫富。
想到当下的亚俄,他的内心不能不感到巨大的压力。欧俄甚至东欧的一些人口,不断流失到亚俄乃至中亚去。现在亚俄的人口,已经超过了8500万人,在大约有500万人流入了中国,取得了中国的双重国籍的背景下,亚俄仍然有4500万原苏联和东欧的人口,还有超过4000万的双重国籍中国人。
这样下去,恐怕若干年后,亚俄的俄罗斯色彩就会变得很淡了,那里现在已经成为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去民族化试验区”,据说未来,中国与亚俄之间,将完全放开国籍限制,那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即社会主义超国家的大联合。
什么超国家?不就是亚俄被庞大的中国消化了吗?普京想到这里,苦苦一笑。
但是实力的差距是现实的,欧俄一落千丈,眼看着人口就要跌落1亿这个大关口。而亚俄的人口,恐怕几年之后,就会因为中国双重国籍移民的缘故,超越欧俄。而现在亚俄的GDP,就已经是欧俄的两倍以上,未来的差距恐怕就更大了。
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阳谋”,他们就是要塑造出与欧俄和中东,以及前苏联其它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完全不同的兴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证明资本主义的体制是垃圾。谁都看得到这种比较,但包括美国在内,也没有办法抵抗中国人的这种公开的、明显的战略,因为实力相差太多了。
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对于欧俄是致命的,如果未来亚俄人的收入,是欧俄普通人收入的十倍,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欧俄人都会跑光了,欧俄的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制度,哪里还能维持呢?恐怕那个时候,就是亚俄吞并欧俄的新时代了。
必须要阻止这种可怕的前景。但是自己只是一个城市的副市长,又不是中央机构的重要人物,更不是欧俄的领导人,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或许,圣彼得堡的天地太小了,自己是否应该考虑去莫斯科,在欧俄的中央谋取一个职位呢?索布恰克的圣彼得帮,虽然对于自己立足政坛是根本性的,但他们的力量到了莫斯科,就不够了。想要看到和掌控更大的天地,就必须突破现在的窠臼。
天气非常寒冷,普京感觉脚都有点冻麻了,厚厚的靴子,也无法阻挡寒气的侵袭。他跺了跺脚,开始向车站外走去,需要返回去工作了。
这样寒冷的天气,就是此时欧俄国情的最好写照。90%的人口,生活一天比一天差;70%的人口,收入仅能够糊口;而有3000多万人,生活在欧俄自己规定的贫困线以下。这一切,都还是因为已经有了1000多万人,流失到亚俄以后的结果,否则这些数据会更糟。其实数据改善了又如何呢?那不过是更多的人跑到亚俄去了呗,要是再跑3000万人,确实数据会变得好看,但是人都没有了,那有未来呢?如果剩下一个人口比起德国和法国都还要少的欧俄,就算经济好转了,还算什么强国呢?
想到休克疗法现在造成的困境,他又不禁叹了一口气,这些西方国家,根本不信任欧俄对资本主义的忠诚。他们对欧俄的支持,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甚至用欺骗的方法,来让欧俄削减核武器和舰艇导弹力量,却不想为此而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在普京看来,这也有历史原因,大家作为敌人斗了那么多年,欧俄转换制度了,别人就相信你了?自然也需要付出自己的诚意,但确实不知道,西方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信任欧俄。欧俄只有完全融入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才能够在欧俄立足生根。
普京心想,这样的情况,如果数年内不能改善,一场大灾难就肯定会发生,他看到大雪天里,几个躲在墙脚,用汽油桶生火取暖的乞丐,内心不觉忧心忡忡。
第420章澳日人最后的搏命之毒
西元1995年11月16日,正值美国流感季马上就要来临的时候,一般从每年的12月到3月,是美国每年流感最猖獗的阶段。
纽约一所普通的大楼内,一场重要的会议正在展开,但看上去与一般的商业企业普通的公司会议,并没有差别。
大约有不到20人坐在台下,专心致志地听着台上的“生物战首席策略专家”讲解此次行动的逻辑和策略。他们是这次行动的骨干力量,来到这里,意味着他们今后的几个月,将不能与外界联系,在严密的监控下,必须完全保密,直到行动。
被台下人称之为“西村教授”的人走上了前台,他看到台下严肃的众人,内心激动,这是复仇开始的大日子。
若干年前澳日对美国德堡的袭击,使得他们获得了1918年大流感病毒的活体样本,这对于澳日,当然就是宝贝。这种凶残的流感病毒,当时感染了数亿人,直接杀死了5000万人,几乎是一场世界大战的破坏力。
人类当时并没有能找到征服这种病毒的方法,疫情的结束,只不过是因为最终没有人可杀了而已,感染的人要么痊愈了,要么被病毒杀掉了,而其余的人幸运地避开了病毒,这与古代各种瘟疫的传播和消失一致。要么病毒已经没人可杀,要么病毒演变到最后,毒力减弱或消失。
在美军用中子弹覆灭澳日大分水岭本部的时刻,西村等人并没有遭到噩运,因为他们的研究室,本身就设在澳日在澳大利亚开办的一个企业之内。
国家彻底覆灭,澳日的余部,当然有人崩溃,但西村这样的,擦干眼泪,还是发下了复仇的毒誓。
澳日余部也是有组织的,因为澳日一直担心末日的来临,他们重新组织了对生物病毒的研究,因为除了这个,他们找不到其它能够大量地杀伤美国人的办法,研发核武器,他们也没有条件。全球的澳日人,现在只有不到30万了,条件还是有限的。
所以一切的复仇希望,都寄托在了研究生物病毒之上,澳日余部集中了所有可用的科技人员,到5个各种病毒的研究所,其余的人则赚钱提供研究所的病毒研究。
研发的过程是令人绝望的,所有的成果,拿出去发表论文是足够的,但要实现澳日余部的根本目标,那几乎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