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51章(第3页)

第251章(第3页)

转移的人数不算太多,不过东欧有点价值的科技成果和实验数据,基本上都被带走了。中国购买了大量的“破产工厂”,让次大陆和非洲派遣了很多人员,把这些工厂设备运到他们国家去。

在这几个月内,东欧连续“变天”,一个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地域,很快复辟回了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东欧的“民意”,绝大多数的东欧人,此时由衷向往西方体制,羡慕他们的“自由民主”,其实是羡慕西欧相对东欧的生活水平。这种民意下,其实中国救不得,没法救。

不过在新时空,由于美欧资本主义自身处于困境,市场空间可以说,不足原时空的一半,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及原时空。在这样的背景下,变天的东欧也变得更加的困难,残酷的现实等待着这些天真的东欧国民。

虽然东欧的“官媒”,不敢直接攻击中国,但这个时代这些国家“百花齐放”,自然不缺攻击中国的舆论,虽然他们也不敢太过煽动——要是民众被他们煽动上街了,他们自己还要犯愁如何收拾,中国人可不会客气。例如保加利亚就是一日三惊,因为他们距离地中海最近,中国的空军,多次“侵犯”保加利亚领空,中国出兵“镇压”的风险,一直客观存在,东欧国家只能是保持“克制”。

所以对中国的舆论攻击,也主要是酸溜溜的,而不是煽动性的。例如说中国和其它中国系统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掠夺东欧国家的工业和人才。例如感叹东欧的民主自由,受到了中国的打压等等。

中国当然也不客气,有一次中国的新闻发布会,有西方记者不怀好意地询问,中国是否在打压东欧国家对西方民主自由的选择,中国的发言人轻蔑地说道:“一帮叛徒,怎么可能指望我们尊重他们?不过我们用得着打压吗?这些叛徒,正在将他们的民族带入深渊,让1亿多国民变成了资本主义的新奴隶和国际贱民,苦难正在前面等待着他们,历史对于开倒车者从不怜悯。我们只是对那些坚定的GC主义信仰者负责任而已,对他们的国家毫无兴趣。”

中国对东欧资本主义化的“叛徒”、“奴隶”和“国际贱民”的表态,对于东欧资本主义各种势力的心理冲击自然很大,不过他们也不以为然,东欧人也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自己在原来的苏联体制下吃够了苦头,对于所谓的“社会主义”恨之入骨。惹不起中国人,躲着就是了。

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分肥的过程中,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东欧各国的经济正在急剧恶化,并没有因为“新政府”上台而好转,他们遭到的第一个打击,就是东欧原来的工业产品,彻底失去了原来的社会主义市场,中国系统的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的进口大幅度缩减,而由于中国在苏联的影响力,在东欧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原来东欧对苏联的出口,也基本被中国系统的各国替代。

由于中国在自身50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体系内,已经建立完成了高中低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所以东欧产品的市场一旦被取代,根本就很难恢复了。

接下来,东欧国家就只能指望正在转化为欧盟的欧共体,如果加上东欧各国,这大致是一个242万平方千米,人口3。7亿的大经济体。但问题是,在新时空欧盟的经济力量,仅有原时空的不到60%水平,对于东欧的带动自然也要弱势很多。

第406章苏联内部斗争的激化

西元1991年3月,特洛尼科夫正在视察乌克兰的几个材料研究所。

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是乌克兰的强项,在乌克兰集中了苏联号称为"五大材料研究所"的精华。包括乌克兰科学院材料学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晶体学研究所、强度问题研究所、金属物理研究所。从事的范围之广,成果之丰,都令人赞叹。从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功能材料到人造超硬材料、无所不包。

在材料方面的强势,也带动了乌克兰地域焊接科技的发展。以巴顿焊接所为代表团的焊接技术,在国际上与中国同处于领先地位。在钢轨和高强度合金焊接工艺和设备,大厚度钛及其合金的焊接技术工艺和设备,高频焊接制管工艺,太空焊接技术和工艺,水下机械化焊接,金属和非金属相料之间的焊接,都具有世界顶级的科技。

特洛尼科夫正在推动“苏联东部科学院”等研究所的扩展,实际上就是以苏联亲中派的政治力量,行政式地调动优秀的科技人员,转移到苏联东部。例如上述的“5+1”一共6个研究所,都会在新西伯利亚大区,开办所谓的“分所”,将精华人员全部转移过去。这样的难度其实不大,因为科研人员一旦过去,薪资大约是现在的3倍,而住宅和物资供应的丰富,都完全不是西部能比的,虽然卢布的汇率一直在狂跌,这当然是因为中国在背后支援的缘故。

所以现在乌克兰的科研人员,是疯了一般地报名到东部去——在西部,他们都要吃不上饭了,到了东部虽然苦寒,但生活简直是人间天堂。他们的一些先去的同事,不断写信回来叙述他们现在东部的幸福生活,这使得他们在现实的困境下,急不可耐地要赶紧调到东部。

苏联大约有高水平的研究人员150多万人,而在乌克兰的就有30多万人,乌克兰科研人员在苏联内部,更是毫无疑问的第二位,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地域。

特洛尼科夫现在推动的,这是在中国顾问的建议和中国国家支持下的“东进计划”,目标就是尽量将苏联的这150万科研人员中的精华人员,尽量转移东部,在东部重建完整的苏联科研体系。当然,有些人就是崇拜西方的“民主自由”,不愿意来已经在苏联内部著名的“社会主义东部”,那也只能由他们,不过特洛尼科夫自己也认为,如果工作得力,那么至少100万研发人员是可以期待的。

特洛尼科夫为首的政治团体,并不想分裂苏联。但面对苏联内部思想上的分崩离析,他们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立足东部就是这种“预防”。

特洛尼科夫现在得到了戈尔巴乔夫政权内大量高官的支持,对苏联崩溃的担心,使得他们开始支持特洛尼科夫,包括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苏联总理帕夫洛夫、苏联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苏联内务部长普戈、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现在已经围绕着特洛尼科夫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

这个集团的共识是,只有在中国人的支持下,苏联才可能被拯救,这是基于共同的GC主义信仰,中国显然不想让苏联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变成了中国的敌人。中国已经表示了最强硬的态度,哪怕最后出兵,至少也要保证苏联东部的社会主义政权和体制。

利用政治集团集合起来的力量,在中国经济力量的支持下,特洛尼科夫集团对东部的军队深入进行了调整。首先是解决了东部军队的待遇和福利问题,毕竟现在苏联人心涣散,与军人们谈信仰,当然不如直接的物质待遇来得有效。在军心稳定的前提下,国防部长亚佐夫以军事改革的名义,不断调整高级军官的职务,让东部各大军区的军事力量,尽量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

在这方面,他们得到了KGB主席克留奇科夫的大力支持,通过KGB,集团掌握着大量高级军官贪腐的证据,要不合作者下台,是很容易的事情。

特洛尼科夫则对这些高级军官,直接使用了“贿赂”的办法,向他们的家族,提供了中苏合资企业的部分股权,用利益把大家捆绑起来,避免他们被收买。这种不符合社会主义理念的事情,在他看来是短期的不得已。等到未来自然要纠正,不过他也不打算收回利益,而是要保留利益的话,就必须退出军职。

有了军队的支持,在党政职位方面,特洛尼科夫大力提拔了新人,替代东部贪腐的旧官僚。苏联这些年有着大量从中国留学回来的干部,这构成了“东部改革”的主力。

所以在苏联东部,一个比较坚实的党政军集团,逐渐成型,他们牢牢地控制了苏联东部的政权,并且在中国的支持下,以及对中国的大量贸易,支撑了东部逐渐成为苏联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域,也是物资根本不匮乏的地域。

但是在苏联的西部,他们的尝试却变得非常困难。以俄罗斯共和国主席叶利钦为主的“西化派”明显地占了上风,他们有着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明确支持,西部受到西方的影响要大得多,甚至美国人还咬着牙向苏联提供了90亿美元的贷款,指定用于苏联西部。这种支持,使得西部的民众,都对于西方合作满怀憧憬。

所以在西部,关键是“人心向西”,几乎与东欧的情况类似,包括军队将领也是一样,这让特洛尼科夫集团感到非常棘手。而且西部人口太多,采用物质利诱的方式,也不现实,做不到,中国的支持当然也不是无限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搞什么“东进运动”也就毫不足奇,努力先把西部挖空再说,避免社会主义苏联的宝贵财富,都落到了资本主义手中。科技人员只是最优先的,一些苏联最好的工厂,现在同样在“支援建设”其“东部新厂”,目的还是一样,即将最精华的人才、资产和设备,都运到东部。

其实特洛尼科夫已经与金武怠商量了一个“最终方案”,如果最终无法整合苏联西部,部那么就在中国强大力量的压制下,与西部资本主义达成一个“邦联”的新国体,实行“一国两制”,西部是资本主义社会,东部是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就是两个国家,但用“两国邦联”的名义,避免俄罗斯联邦的最后国土分裂,也保留未来重新统一俄罗斯的余地。

“一国两制”,可以说是一种“对赌协议”,等到30年后,再看到底哪一边发展得更好,而发展得更好的一边,自然可以争取大部分俄罗斯国民的支持,重新将俄罗斯统一到唯一的体制上来,而特洛尼科夫对于这种前景非常自信,有着全球最强的中国的支持,没有可能输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