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16章(第2页)

第216章(第2页)

澳日表示:之所以袭击德堡,是因为这是一个以澳日人为首要目标,包括对中国、苏联和世界其它非盎格鲁民族,研究针对性病毒、细菌和其它生化武器的首要基地,美国人设置这个基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底地对日本人灭族。而既然如此,日本人采取所有激烈的战争和对抗手段,都是正义的,美国人必须为自身残暴的行动,付出代价!

澳日警告美国人:不要以为只有美国,才有病毒、细菌和生化武器,澳日也有,如果美国持续发展生化武器,试图灭绝澳日,那么澳日也将美国视为战场,同样会用生化武器,在美国发动大规模袭击。这一次澳日的所作所为,只是警告,已经非常客气了,不要欺人太甚!

澳日还呼吁美国黑人提高警惕,因为生化病毒的目标之一,也是他们这些有色人种!到1969年,澳日终于也跟上了时代,觉得民权运动下,黑人有可利用之处了。

澳日的声明,美国的电视台都不敢播放,担心被激怒的美国人,攻击“政治不正确”。但问题是澳日对此早有准备,还寄给了美国很多的名人,大学,甚至有潜入美国没有参与行动的澳日人,在各大学偷偷散发,所以还是搞得美国几乎人人皆知。至于欧洲,还是有少数电视台播出了。

接下来的十几天,对澳日“恐怖分子”的追缉,遍及全美,但还是有少数澳日人逃走了,主要是部分承担转运任务的人员。他们准备充分,单单在一百多公里外的一个通用机场,事先就被“包场”,数十架小型飞机,在被装载了抢到的材料后,就四散将东西运走。

马里兰州在美国东部,而它们逃跑的主要方向,是美国中部的几个州,他们会在预定的一些地点,暂时降落,将东西交给接应人员运走躲藏,另行设法运走。而飞机则装上炸药,对停留处附近的美国政府或者企业,或者人多的地方,进行自杀式袭击。一时间,美国有十几个州,都遭到了这样的攻击——每个白天,美国至少有数千架类似的通航飞机,在各地飞行,谁知道哪架是澳日疯子驾驶的?

从第二天开始,美国各媒体几乎都开出了一个死伤人数统计的数据表,由于在德堡,很多尸体被压在建筑废墟下,以及各地路障交火的伤亡数据,没办法立即汇总,所以这个表的数字,是每天上升的,一直持续到了十几天后,数字才不再上升,最终美国人的死亡数字,突破了1。3万人,单单在德堡,就有超过4千人,其中德堡的科技人员,就有600多人,而伤者更是无数。

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恐怖袭击!而且根本不止于此,就在8月3日同日的晚上,在澳洲的日军突击队,对松峡基地发动了全面攻击,附近的澳军被阻击,等到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突破并消灭了日军的阻击死士部队,再赶到松峡基地的时候,这里的一切设备和建筑,都被摧毁,耗资数亿美元的昂贵基地,化为乌有,同样损失的,还有基地里的操作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和军官等,足足1500多人死于非命。

在行动前,澳日在大分水岭已经开始全面备战,他们知道,如果澳日成功了,美国人的怒火非同小可,但他们也并不畏惧,从1948年澳日大部分人投降开始,已经过去了超过20年,数百万人20年的努力,使得大分水岭北段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下,很多地带已经成为了多个超级地下工程。各种防御设施、施陷阱多如牛毛,澳日的“末日战略”全面启动!

近期,澳日进行了地表上的大撤退,可以放到地下的一切都转移了。地表实际上只剩下了农业生产,主要是蔬菜。而且地表做了无数的假目标,美国人从空中侦查,也是非常头疼的,就让他们轰炸吧。

澳日在物资上的准备也是非常充足的,利用“澳日混血儿网络”,在最近3年,无数的物资突破封锁,被运进了大分水岭,尤其是粮食,哪怕澳日34年都不能种粮,也能足够!

这个时刻,最恐慌的是澳大利亚当局,他们深怕美国人一怒之下,用无数氢弹将大分水岭摧毁,那澳大利亚就完了,这个时候,类似中美苏签过的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之类的,有个屁用啊?他们立即动员了英联邦各国,从英国女王开始,到澳大利亚首相,致电尼克松和美国上层的重要人物,表面慰问和同仇敌忾,但实质就是劝美国人冷静,可不要再来一次澳洲大核爆,那样的话,美国人也无法再利用澳洲了,这必然成为一块死亡大陆!

老实说,这一次中苏都是目瞪口呆,日本人居然玩得那么大?这是豁出去了呀,美国人从此对澳日人,那可不是恨之入骨那么简单了。不过想想澳日的处境,也可以理解,不疯狂不成魔,他们根本毫无机会。

李思华自己也感慨,日本人真是一个疯狂的民族。但这也看得出来,他们还是缺乏耐心,二十多年下来,已经是完全忍耐不住了。美国人接下来,肯定每天都在琢磨,用什么方式,把日本人彻底摁死。总体上,这可能加速了澳日灭亡的速度。不过,美国人不付出重大代价,是不可能的,从40年代种下的“癌细胞”,早就变成了美澳体系的一个真正的癌病灶,需要刮骨医毒的。

实际上,中国,以及苏联,与美国及其盟友的暗战,比起这样的恐怖事件,虽然规模没有那么大,但频率之高,哪里少了?最近2年,单单在非洲,已经发生了上百起,主要以袭击中国NGO人员为方式的行动,而这些行动背后,主要就是美国的CIA和英国的军情六处在推动,到现在有200多名中国人员牺牲在这种暗杀和袭击中,以至于在非洲的NGO配武器,是常事。

当然,李思华不是个肯吃亏的人,新时空的中国更不是肯吃亏的国家,直接展开了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不但是那些西方NGO的人员,还包括西方在非洲那些矿企,在1968年曾经杀得人头滚滚,不仅有超过一千多名欧美人伤亡,还导致几只欧美背景的非洲雇佣军,几乎全军覆灭。一时间,都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中西非洲暗战”,是当时很多媒体“深度报道”喜欢的课题。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1969年才好转,CIA干不过了,只好退缩,传话请求停战,他们也是没办法,中国发动了东非攻略,将整个东非染红,单单派遣的中国军队,就超过了10万。而此时欧美不可能向非洲提供同等的力量,再打下去,估计美英在非洲的力量,要全部覆灭,他们也只好讲和。事实证明,以杀才能止杀,不把美英打痛了,他们就会不断寻隙下手。

所以李思华知道,日本人想找出一线生机,确实只能斗争到底,你干不过盎格鲁人,他们就会对你斩尽杀绝。

这个时候的美国上层,当然是处于狂怒状态。但更多的,是做给美国民众看的,需要政治正确嘛。私下里,他们还是冷静的,死的又不是自己。

包括尼克松在内,所有人都觉得需要把澳日连根挖起,彻底消灭,有了澳日的恐怖袭击,美国人再怎么做,世界舆论也不可能一边倒,关键内部的美国人不会反对。

但谈到具体措施,美国各界就有点抓瞎了,日本人可不是当年愚昧的印第安人,他们的能力很强。目前唯一快速的办法,就是饱和氢弹攻击,但这必然被全世界强烈反对,更会让盟友极度不满。关键还是美国人自己的利益,为一万多美国人报仇,就把澳洲彻底毁了?自己都说服不了,所以氢弹方案首先被否决了。

其次当然是生化武器方案,但此时美国并没有能研发出什么厉害的生化武器,能够对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山地地域,形成毁灭性杀伤的。澳日人必然早有防备,现有所有的生化武器,基本上都是短命的,他们只要躲过了第一击,过了一段时间,就无碍了。而那些高污染的选择,和用核子武器毁了澳洲没有两样。

生化方案很难彻底。实际上,包括尼克松在内,虽然没有人在嘴上提,但他们对于澳日的生化威胁还是在意的,日本人在三四十年代就研究细菌战,既然他们对美国生化武器的情报如此清晰,必然在这个领域是非常努力的,这也合乎逻辑,如果他们真的有可以报复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呢?不能一次搞死日本人,就需要谨慎一些。

美国人越发清晰地认识到,澳日现在是绑架了整个澳大利亚,变成“与澳大利亚共存”了,这让他们极为恶心,以前日本人吹嘘的共荣圈,他娘的变成了“日本与澳洲共荣圈”?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发现最现实的方案,还是对澳日进行大规模的长期化轰炸,心照不宣的是,其实这无法置澳日于死地,美国也没钱覆盖对30多万平方公里地域的全面轰炸,只能是寻找目标重点轰炸,其实就是给美国民众一个交待,先敷衍过去,等待美军和其它机构,尽快找出一个能够全面解决澳日的办法。当然,需要全面加强对大分水岭日占区的封锁。

至于招降,当然没人提。上一次招降,最后把投降的3000多万日本人都搞死了,现在剩余的日本人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再上当?他们当然知道,对于美国人,“只有死掉的日本人,才是好日本人。”

这就是澳日的胆气所在,如果不考虑核生化攻击,美国此时的威胁有限,要么就是大规模轰炸,那有着30多万平方公里,如同当年日本一样大的空间,你就炸吧;要么就是派遣军队,一点点地打山地战,准备付出200万以上的人命,更不要提天文数字一般的军费了,美国敢吗?

尼克松越发感到了结束伊拉克战争的必要性,那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美国已经受够了,现在需要对付的,是对美国本土和盟友的挑战,美国需要集中力量。

尼克松与基辛格等人,曾经加强了对美国重要人物的撤军说服任务。很多原来主战派的人物,现在的态度也开始松动了起来,他们感到,美军陷在伊拉克,迄今没有战胜之机,而正因如此,美国人的本土都遭到了挑战,刚刚发生的德堡事件,让美国登月成功带来的国民心气,一鼓而散。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美国确实不妙。

美国军方很多将领也开始改变了态度,不再那么激烈地反对撤军了,因为他们发现,如果发展下去,美军在国内的声誉可能要完蛋。现在民众对美军已经很不满了,尤其是青年人,例如现在招兵,几乎是一面倒的拒绝,不得不依靠强制,可是这样不情不愿的青年人,哪有战斗的士气呢?

这一次的德堡事件,让美国人对美军更是不满——在伊拉克无法胜利,只会滥杀无辜;在国内保护不了人民,让日军突入本土。如果持续下去,美军在二战中积累的崇高声誉,可能化为乌有。这可不是面子问题,而是未来的利益问题,谁会多给一只声名狼藉的军队多拨款呢?

所以,德堡事件,虽然让尼克松在国内舆论上狼狈不堪,因为人们指责本土防卫松懈嘛。但也不是没有好处,他推动的伊拉克撤军,终于开始有了曙光,大人物们的倾向,开始发生了微妙的转移,或许再有半年到一年,整个倾向就翻过来了,那个时候就可以明确撤军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