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内部同样有分歧,哪怕在议会,也有部族代表公然表示,肯尼亚接受中国模式没什么不好,看看坦国的飞速发展,肯尼亚接受不行吗?中国人会在10年内撤走,完全交回主权,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信誉,大家都知道,在次大陆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中国的干部完全撤走了。所以非洲也是一样,这是中国人来帮非洲,有些人只是放不下自己富裕的生活罢了,哪里是真的为民族利益而斗争?
起初的激愤过去,“想通”了的人越来越多,包括议员们,他们早就研究过坦国的体制,家庭不属于大地主或者矿主这样的大剥削阶级,仍然在政治上或经济上是有出路的,非洲缺乏知识分子太厉害,相比中国自身的体制,就要宽松。所以有些议员的心思也是很活的,肯尼亚明显就要变天了,还跟着肯雅塔总统走,自己找死吗?
所以肯尼亚内部,呼吁肯雅塔下台,接受中国对肯尼亚“坦桑尼亚式”改造的呼声高了起来,而有些开头“激愤”声音很大的人,现在也没声音了,因为他们发现,没有用,趋势的发展,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肯尼亚GC党总书记齐贝吉,在9月到10月的时间内,不失时机地连续发表了5篇文章,不仅发表在坦国,也被肯尼亚几乎所有的大报所刊载,现在肯雅塔总统已经很难指挥得动所有人了。不过这对肯G也是好处,肯尼亚以前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是东非最好的,所以用文章宣传,至少对这个国家的上层和少数“中产阶级”是有用的。
齐贝吉的文章,没有多谈政治信仰和理论思想,他知道对肯尼亚的上层,说这些就是对牛弹琴,文章的重点是放在经济上,用连续5篇文章,描绘出在中国援助下,未来肯尼亚宏伟的经济发展蓝图——这个很有用,一下子打中了肯尼亚中上层的心脏!让很多人变得对肯G期待了起来。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力量,很多非洲的政治人物和中上层,还没有像未来那样的堕落,没有被西方控制、洗脑和结成肮脏的利益输送关系,没有自己失去对非洲的信心,所以这样的经济规划,对他们的冲击力,那就是核弹级的。
例如“丫”型加上中间两横的五条铁路,将肯尼亚的三大城市:内罗毕、蒙巴萨、基苏木与国内的其它重要城市,例如埃尔多雷特和纳库鲁等,全部连接起来;例如对钛铁矿、石油勘探等矿业的发展,以及肯尼亚整体基础工业体系的构造;例如开发大裂谷地带蕴藏的地热资源,源使之足以满足肯尼亚全国的用电等等。
这样的为国家发展为目标的顶层规划,是肯尼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下子就对比出了现有肯雅塔政府的原始和落后,让肯尼亚人感觉到:恐怕在肯G的领导下,肯尼亚才能发展成一个现代国家。
在齐贝吉的文章发表后,肯尼亚的知识分子纷纷在肯尼亚《民族日报》等发表文章评述,几乎都是褒奖的倾向。有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作者,公开感叹说,对比齐贝吉表现出的肯G的雄心壮志,肯雅塔总统居然还想维持部族上层治国,相差太远了。人们可以不同意肯G的GC主义信仰,却不能否认他们的现代性和进步性。
文攻武卫之下,肯尼亚内部开始先行崩塌,甚至连军队高层,都拒绝了肯雅塔总统组织防御的命令——他们拒绝的理由,与政治无关,而是肯尼亚军队只有3万人,又是非常垃圾的训练,根本没有现代军队的战斗力。而士兵们也普遍不愿意打仗,在肯G无孔不入的宣传下,没有人觉得参战,是在保卫祖国,只会让自己愚蠢地死掉。
走投无路的肯雅塔,甚至找到了苏联大使,让他向国内汇报,如果苏联支持肯尼亚、制止中国的“侵略”,肯尼亚愿意倒向苏联。
可是苏联高层连会议都没开,勃涅日涅夫听到汇报,直接就拒绝了。开玩笑,一个小小的肯尼亚有什么重要的?可以让苏联去得罪强大的中国?
这几年正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候,也是苏联日子过得最舒服的年代。对欧洲出口的油价一直不错,而通往中国的两条石油管道刚刚开通,对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开始进入暴增期,苏联赚大钱的机会到来。油价不错,苏联的收入高,工人阶级的日子就不算差,可以从中国大量进口各种日用品和生活品,让民众对生活相对满意。这样苏联自身的工业资源,集中在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上,效果是明显的,这几年苏联正在逐渐超越美国的核武力,核武器的数量,很快就要大大超过美国。
这美好的一切,难道为了肯尼亚而改变?苏联疯了吗?勃涅日涅夫不屑一顾。
山雨欲来风满楼,肯尼亚已经不是风满楼了,而是风太大了,肯雅塔政府这座楼,自己就要被风摧垮了,楼内的建筑,或者倒塌,或者剧烈摇晃。而已经有无数的带路党,开始联络肯G,意图赶紧跳下旧船,登上新船。
赵云腾观察着这一切,他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情报汇总。他觉得四面合围(海上通过中国海军)后,肯尼亚就有点像是原时空解放时的平津战役,即使围而不攻,其内部也变得越来越四分五裂、人心绝望,带路党从四面八方冒出来,完全变成了一个豆腐渣。更何况,北平当时还有傅卓易这样一个“坚强”的军事核心,他至少指挥得动守军。而肯尼亚的肯雅塔,有什么凭依呢?
这就是“其亡也忽焉”,多少强大的组织,看似不可一世,但只要是丢失了信仰、人心失去了希望,那都是一推就倒的纸牌屋而已,原时空的苏联,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他不是很喜欢苏联,在国内的时候,他曾经问过李思华:我们现在与苏联的贸易越来越大,我们购买苏联的油气,我们的日用品,支撑着苏联人的消费,这会不会让苏联不会如同原时空那样垮塌?这对中国是好事吗?
他很清晰地记得李思华的回答。当时李思华哈哈大笑,说赵云腾有时候还像个孩子:苏联的问题是失去了信仰,一个官僚主义阶层形成并越来越庞大,他们靠吸血底层人民为生。吸血的过程是加速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过去历朝历代,那种剥削食利阶层形成、堕落、贪腐、压榨底层过程的重现,一旦走上了这个循环,你看到过能有救的吗?出现一两个厉害的改革家,也最多不过是,让国家多续命二三十年而已。
所以苏联的未来,除非完全扭转这种官僚豪绅化的过程,否则是注定的命运。当然,崩塌的时间可说不好,未必是与原时空历史一模一样,毕竟连阿富汗战争,都还不知道会不会发生呢?但她可以断言,苏联最后的命运,与原时空一样,绝对是崩坍。
现在来看肯尼亚,确实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了类似的道理。原来以为肯尼亚会是一块“硬骨头”,赵云腾甚至做好了中国军队直接参战的准备,但现在看来,硬骨头的内部,还是豆腐渣,一戳就破。
赵云腾把自己的一些感慨,说给了中国东非顾问团的团长魏季晨,他是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完全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按照他的说法: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特点,他们是剥削者的共和嘛,看到利益的时候,就像一群疯狗,每一条都试图上来撕咬你一口;可是发现对方是一群手持打狗棍的壮汉,可没有几条狗还敢于对抗,总是四散而逃。他们的共同信仰,只不过是分享侵夺的利益而已,可不是真有什么类似我们GC主义的共同信仰。
无论如何,看起来中国非洲攻略的第一阶段,前期的部分,可以顺利地完成了,赵云腾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他想起了家中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两个小姑娘,被李思华宠得不像样子了吧。
11月2日,当肯尼亚GC党宣布进军首都内罗毕,要建立“肯尼亚人民共和国”的时候,肯尼亚的许多人,实际上是松了一口气的,就像是知道有一场大雨,可是迟迟不落,反而让人焦虑一样,等到落下来的时候反而轻松了。
不过普通的肯尼亚人不知道,黑暗中的暗战可不少,英美的特工,都试图通过刺杀、爆炸等制造骚乱,不能阻挡中国人控制肯尼亚,那就试试能不能搞乱当地的社会,让肯尼亚动荡不安,让中国人无法组织起在坦国那样太平的建设。他们找到一些不满的肯尼亚势力,在几个重要城市,试图造成骚乱。
中国派遣的特种师,任务之一其实就是对付这种情况的,在察觉英美可能有所动作后,在肯G的配合下,特战小组分头进入了肯尼亚的十几个城市,尤其是首都内罗毕和最重要的港口蒙巴萨,肯G在每个城市的情报网络,正在迅速地扩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那些英美与当地政治势力勾结起来,组织的破坏小组。
所以地下的暗战,一度是激烈的,肯尼亚各城市每天都有人横尸街头,但这反而起到了一种对肯G有利的效应——民众都期盼着肯G快点接管政权,让他们恢复正常和平的生活,他们认为正是政治动荡导致的这种社会动荡。发现掀不起大浪,而且损失在不断加大后,英美的小动作,被迫逐渐停了下来。
从11月初开始,“肯尼亚人民解放军”的进军过程,非常顺利,虽然原来的肯尼亚政府军,还是有小股与他们发生了多次冲突,但反抗很快都被扑灭,11月10日,肯雅塔政府宣布总辞职,他和家人不得不流亡美国——美国政府试图对肯尼亚留一个尾巴,以后恶心中国人。
11月12日,“肯人解”占领首都内罗毕,肯G总书记齐贝吉宣告“肯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宣布了政府构成名单,这都是先准备好的,政府的核心部门官员,都是肯G自己的人马,而一些非重要的职位,则吸收了一些“进步人士”。不断扩大的“肯人解”,分兵占领了各大城市,到11月底,肯尼亚开始平静了下来。而整个非洲革命第一阶段,也初步实现了战略目标,接下来就必须以建设为重点了。
中国中央政治局,则批准了“两年400亿元东非投资支援计划”、“百万干部东非援助计划”、“东非教育援助计划”这三大计划,大量的干部、教育人员、企业单位,开始进入非洲,展开类似2年前在坦国建设的复制工作。
整个东非六国(不含埃塞),总面积约246。1万平方公里,1969年的人口,大约是不到4000万人,此时人口相对土地,整体还算地广人稀。人口大致与中国的一个大省相仿,但土地面积可广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