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所谓的经济比较发达,也只是相对东非而言,而且主要集中在内罗毕、蒙巴萨和基苏木这三个大城市,其余地区和农村,也不比其它非洲国家好到哪去。”
“这里一直是英国殖民者传统上统治东非的中心地带,因此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强大。现任的开国总统乔莫·肯雅塔,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领导的肯盟在肯尼亚,现在就是一党专政,我们支持的肯尼亚GC党(毛派),还只能低调发展。由于肯尼亚这几年经济发展率,达到了6%左右,因此国家相对稳定。”
“英国在坦桑尼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开始加强对肯尼亚政府和军队的支持,也增加了在肯尼亚的情报机构的存在,但由于非洲反殖民主义思潮并未退潮,英国派遣军队是不受欢迎的,乔莫·肯雅塔也不敢公开倾向英国人,所以短期内英国最多是派一些隐秘的特种部队。而英国人的意图,也被肯尼亚各界人士质疑,所以他们有他们的困难。”
“总之,肯尼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在那里推动革命,比起塔桑尼亚来困难不是增加了一点而已。但肯尼亚的地缘地位极为重要,我们必须拿下肯尼亚,才能让东非形成一片社会主义国家地域,也才能与埃塞在地理上联通。所以,对肯尼亚的革命推动,是势在必行。”
李思华冷笑了一声:“再硬的骨头,也必须要嚼碎吞下去。肯尼亚就是英国人在非洲势力的桥头堡,正因为如此,就必须在肯尼亚,把他们的势力彻底粉碎。”
“肯尼亚的经济稳定,不过是短期的,这样国家发展的小生产力体系,根本经不起世界经济危机大浪的打击。不过我们无需等待那个时机。”
“争取在1970年,发动对第一阶段五国的革命计划,迅速拿下其它4国,加上海军,实现对肯尼亚的四面合围,以泰山压顶的力量,摧毁肯尼亚的资本主义力量。英国人要是想较量,就让他们试一试。”
“肯尼亚革命是接下来最重点的工作。龙族佣兵,要在我国NGO各组织的隐秘配合下,立即全面进入肯尼亚,推动肯尼亚GC党迅速扩张势力,需要他们成为仅次于肯盟的肯尼亚第二大政治势力,以此影响肯尼亚的民心。”
“从政治和暴力上,对那些绝对亲英国亲西方的政客和高级军官,要以各种方式逐步清除,并同时培养亲中的其它势力,现在肯尼亚政坛,努力塑造亲中的氛围,对从英国人的角度敌视中国的政客,坚决打击。”
“在埃塞、坦国和肯尼亚的边境地区,必须立即建立针对肯尼亚的训练营,建立未来肯尼亚社会主义的武装力量,以及培养培训肯尼亚当地干部。坦国就是我们推动非洲革命的大基地。此前的准备还不充足,必须迅速加强和扩大规模和深度。”
李洛微笑着点头,他知道总书记的脾气,就是喜欢用绝对的实力“以力胜之”,他甚至不怀疑,到肯尼亚发动的时候,总书记会安排超过10万以上的中国军队,直接参与,一举将当地剥削食利阶层的反抗,以及英国人的捣乱,都彻底清除。
非洲的第一阶段革命,在坦国大基地的基础上,进入了迅速的筹备期。
第335章中国插手下中东战争的序幕
坦桑尼亚的革命,在全球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是因为主要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在革命中死去的人数并不多。真正震撼了全球的,是发生在中东的另一场大战,加上仍然在进行中的伊拉克战争,让全球都感觉中东就是一个火药桶,油价因此又猛然爆发了一波大的涨幅,直到战争结束。
西元1967年4月底的一天,中国驻埃及大使谢飞带着一位中年男人,来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总统官邸,他们已经预约好了纳赛尔,此前告诉他中国将有特使派到埃及,希望与纳赛尔秘密沟通。
纳赛尔当然同意了,他对此很好奇。尤其这是中国主动要求的。此时他正在总统官邸等待他们,并且推掉了上午的一切其它事务安排。
这些年埃及与中国保持着良好但又“普通”的关系,在支持阿尔及利亚反对法国殖民者的斗争中,中国提供了不少的武器,还在外交战场上,支持阿尔及利亚人的独立斗争,这赢得了阿拉伯人的好感,包括纳赛尔个人也是如此。
但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对于介入中东,似乎却不是很感兴趣,虽然他们强力地支持了伊拉克人反对美国的战争,但那似乎更多地是出于反美的意识形态,而不是真正对中东有很大兴趣,他们的利益,几乎局限在了伊朗这个中东的“远东”,在伊朗他们有很多投资,并且与政府和宗教界的关系都很密切。但除了伊朗,就很少关心其它中东的事务了。
中国现在也向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七国购买石油,但他们不愿意支付美元,沙特等国也因为美国的压力,无法同意“货币互换”模式。所以最后就变成了特殊的一种贸易方式,即这些国家每年进口多少中国的产品,中国人就买他们多少石油,相当于是一种“石油换产品”的等额交易,只不过用美元记账来做为中介,双方无需发生真实的美元交易,由这几国自己的银行来做划拨。
中国的民生产品,已经是世界的主流,性价比远远高过美国和欧洲货,因此这个折中方案,被海湾七国都接受了,而美国最后也不得不勉强接受,他们并不能完全控制这几个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在伊拉克战争持续进行的过程中,美国的声誉,在这几国民间,已经是臭不可闻,这使得美国不能在伊拉克战争以外的各国利益上,太过强势。
所以几年下来,这种“石油换产品”的贸易,也做得越来越大,中国民生产品,已经成为了中东民间消费品的主要来源,埃及现在也是一样。
但无论如何,中国在中东的政治上很低调,似乎也没有和哪一国发展特殊关系的欲望,所以纳赛尔领导下的埃及,现在还是主要依靠苏联的支持,与苏联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虽然纳赛尔也希望中国像苏联那样支持埃及,那样的话埃及的主要敌人——以色列,就将面临比现在大得多的压力。
纳赛尔是有雄心壮志的,他的壮志就是统合阿拉伯民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阿拉伯现代国家,但这个梦想的主要阻碍,就是以色列——在以色列没来之前,埃及跟波斯湾连成一片,跨过西奈半岛就过去了。埃及如果能占据巴勒斯坦,联合伊拉克和叙利亚,利比亚等,就可以建立一个横跨波斯湾和北非的强大帝国,重新将中东整合起来,阿拉伯人就可以实现组织起来,抵抗西方的打击和入侵。
在纳赛尔看来,一切的罪恶都是美国人造成的。以色列就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要掌控中东,就必须防止中东建立强大国家。这几年美国甚至发动了侵略战争,试图完全占领伊拉克,控制那里巨大的石油资源。美国的这两个行动,都是直接针对纳赛尔的梦想的,让他痛恨不已。
唯一可能破局的办法,就是打败以色列,干掉这个美国扶持的国家,埃及才能强大。但是阿拉伯人的力量需要积累,现代战争,光靠人多是没有用的。此前阿拉伯人就是忽略了这点,招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惨重失败。现在埃及正在苏联的支持下,快速地建设军力,与以色列再次一决雌雄的日子,可能不远了。
那么中国人找我是干什么呢?纳赛尔内心猜测着。
谢飞带着金武怠,与纳赛尔握手寒暄,然后他告诉纳赛尔,金先生是受到领袖李思华的亲自安排,来向埃及预警的。
纳赛尔脸色大变,他知道中国肯定不会开无聊的玩笑,一定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那个金先生并没有介绍自己,而是从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个文件袋,内有一份中国总参的分析文件,以及一叠卫星照片。
金先生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告诉纳赛尔,中国的侦察卫星,拍到了以色列很多部队调动的照片,而发现这一事实之后,中国动员了CFIA在中东尤其是以色列的情报网络,最终判断以色列已经全面动员,将在6月初大举进攻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
金先生警告纳赛尔,美国不会像第二次中东战争那样,催促以色列撤军。最近的3月到5月,美国已经低价向以色列,提供了400多辆坦克、250架新式飞机,并派遣了1000多名空军人员到以色列,实际上把美国看成是参战的一方也可以,他们只会拉偏架了。
至于阿拉伯一方的苏联支持,金先生也警告,中国判断苏联不会参战,只会支援,支援可以来自苏联在原油上涨上的获利。所以这一战,军事上阿拉伯一方,只能依靠自己。
中国判断,以色列发动战争的原因是,先发制人,摧毁阿拉伯各国在苏联支持下,正在不断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阿拉伯各国策划的,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这对以色列来说,是关系生死存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