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91章(第3页)

第191章(第3页)

他叹了一口气,对于中国建议的两国在支持伊拉克游击战上,进行协调,他个人是赞同的,但不知道赫鲁晓夫会如何反应。

其实克格勃内部,对于中国人的印象,并没有苏G高层那样的敌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好感的,因为从斯大林与中国签约以来,中国严守了双方的约定,在全世界各地对克格勃的行动,常有支持,而且他们的情报和行动力量都非常强,不是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有些时候对克格勃的帮助很大。作为克格勃的主席,谢列平对此心知肚明。

他也很清楚,克格勃这些“年轻人”,甚至远远不只是克格勃内部,对于赫鲁晓夫是日益不满的,“三和主义”杀伤的,可不仅仅是国际上世界革命的激进派和新左派,在国内的反应也是复杂的,尤其是克格勃这样的前线部门。

其实这很好理解,一直以来美国都是克格勃的头号敌人,克格勃无数的同志,牺牲在了美国情报机构,以及美国在全世界各地的走狗手中,可谓是血仇不共戴天。然后国家领袖赫鲁晓夫,突然就说我们还是要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了?当然很多人内心是不会接受的,然后就会对赫鲁晓夫有反感。

苏联的政治气氛,人们不会公开地反对,尤其是克格勃中都是精明的人,但他们内心会怎么想,自己会一点都看不出来吗?

谢列平坚决地反对斯大林当初的镇压,他鲜明的政治态度,赢得了赫鲁晓夫的青睐,现在他可以算是赫鲁晓夫的左右手之一。但他内心对赫鲁晓夫也不是没有疑虑的。他觉得赫鲁晓夫个人的素质不高,时常有一些愚蠢的行动。让党内的书记们,对他其实都有看法。

他压抑住自己的别样心思,决定向赫鲁晓夫汇报中国人的建议,而他的意见是与中国人合作。

第303章海湾的新沙漠风暴

萨达姆疲惫地走进宿舍,瘫倒在床上,训练太累了,可是时间紧迫,中国的教官说,只能通过这样的临时疯狂训练,才能在十几天内,让他们掌握对付美国这样大国的游击战最基本的战术。未来,只能是边打边训。

在1959年对卡塞姆的刺杀行动中,年轻的萨达姆打伤了他,一举成名。不过也只能逃亡埃及的开罗,本来他还应该继续呆在开罗的。但是复兴党在从中国和苏联得到了美国即将侵略的准确信息后,决定按照两国的建议,组织游击队,反抗美国人的侵略,他也被从埃及召回,成为了现在这一只游击队的领导人。

他此前没有当过兵,完全没有军事素质,但这个时候复兴党又能控制多少青年军官?也只能是让一些信得过的复兴党员,从头开始,学习和建设游击队,萨达姆就是其中之一。

好在这个时候他年轻力壮,勉强还能坚持下来。不过中国教官的魔鬼训练也太可怕了,他也是咬牙才能坚持下来。

中国人教授的游击战术,当然最基本的是对武器的使用,除了49式步枪(仿AK47)外,还包括56式冲锋枪、56式火箭筒(40火的第三代)、107火箭炮、82MM无后座力炮、56式阻击步枪等,还有对美国常规轻武器的使用。说实话,十几天的训练,能学会开枪开炮就不错了,哪里能打得准呢?不过中国教官在游击队员中挑选了一些天赋比较高的,已经送到正在北部库尔德山地建设的游击训练基地中进一步训练,他们未来会是游击队中的精英和尖兵。

在萨达姆看来,中国人教授的,更重要的是游击战术,让他大开眼界,也是他学习的重点。地道战、地雷战、各种军事陷阱、城市巷战、掩体战、冷枪战、狙击战、爆炸袭击、甚至自杀式袭击。各种的袭扰破坏,组合的特种小分队,来向美军基地、重点部署区和作战地区广泛渗透,采取灵活的战术手段对美军占领的机场、港口、仓库、通信枢纽、交通补给线等重要军事设施和关键目标实施袭击,扰乱和破坏美军的作战部署等。

“化整为零、逐渐消耗优势之敌,充分利用己方的低技术兵器,给优势之敌造成一定的伤亡,打破敌速战速决的企图,拖延战争时间,消磨敌战争意志。”;“灵活、出其不意的转移、分散和集中有限兵力。”;“平时,是分散兵力以发动群众为主,关键时候,集中兵力进行运动战。”萨达姆反复咀嚼着中国教官的教诲,他想着,恐怕发动群众这一条是最困难的,伊拉克这种国家,各个部族的利益取向不一致。

他叹了一口气,心想至少所有部族,都是坚决反对美国入侵的,伊拉克,是伊拉克人的伊拉克,不是美国人的。

就像中国人所说的,美国入侵是对复兴党的大考,如果复兴党能领导伊拉克人民长期与美国坚定地斗争,那就会奠定复兴党成为伊拉克人民领导阶层的坚实地位。

危机,是危险也是转机,中国人的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没有战争,在和平的时间内,单单是在复兴党内,自己什么时候能升到高层呢?更不要说复兴党能不能执政了,要是复兴党永远是一个在野党,这又算什么成就呢?中国人的另一句话也很有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武力,才是对权力的真正保障。

所以现在的艰苦训练,算得了什么呢?从游击队开始,我一定要带出一只强大的军队来,这将是一只以全球最强之一的美军为对手,磨砺出来的军队。必须在其中培养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服从命令的军官来,那个易普拉欣就很不错。

年轻的萨达姆的眼中,野心的火焰在燃烧。

伊拉克总理兼国防部长卡塞姆,这个时候的内心是充满沮丧的。

在获得了中苏的情报后,他很容易就反应过来,两国说的是真的,美国最近对自己和政府的大肆攻击,不仅仅是因为美国人讨厌自己,而是军事行动的前兆。他的情报机构虽然简陋,但也从沙特那里很容易地确证了此事,美国人在沙特并没有太多掩饰自己的意图。

在1951年,美沙之间就签订了军事协议,使得沙特成为美军对抗苏联的阵地。1958年沙特指责美英侵略黎巴嫩,终止了1951年签订的《美沙联防互助协定》,但在肯尼迪上台后,与沙特的关系迅速好转,这一次能够获得沙特作为进攻伊拉克的基地,就是明证。

沙特对于伊拉克的态度是矛盾的,虽然沙特王室,因为对伊拉克费萨尔国王一家被杀感同身受,仇视他卡塞姆,但也没有认为伊拉克是势不两立的敌人。这一次能够同意美国,主要还是美国的意志坚定,对沙特发出了威胁,胳膊扭不过大腿,沙特人只能屈从,否则,美国人的五十多万大军,说不定就先占领沙特了。

当然,对于美军打击伊拉克,沙特王室中也有人是乐观其成的,这主要是因为宗教信仰,虽然伊拉克上层多是逊尼派,但伊拉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什叶派国家,国民的大多数都是什叶派,这让沙特一直担心伊拉克会出现什叶派政权,那么伊朗和伊拉克就会在中东的北方形成一个“什叶派之弧”,与沙特形成对立。

如果美军把伊拉克打得七零八落,就会使得伊拉克今后可能几十年都无法崛起,对沙特的威胁,自然就降到了最低。

当卡塞姆搞清楚了这一切后,他的内心哇凉哇凉的,政府内部正在动荡的时候,美国人的这一刀,简直是致命的。

他立即展开了外交努力,首先是派出了使节与美国人协商,试探能否在一定的条件下,让美国人取消对伊拉克的侵略,但得到的回应是羞辱性的,问他还能让费萨尔国王一家活过来吗?然后说他是个独裁者和暴君,镇压了伊拉克内部的民主政党云云。

他知道,美国人对他很仇恨,因为费萨尔国王本来就算是美国人扶持的,1954年4月,费萨尔王国的赛义德政府,与美国秘密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5年2月,又在英国策动下,实际上也是美国人的意图,同土耳其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即巴格达条约。而这一切,在他和阿里夫1958年7月的政变成功后,都变成了垃圾,美国人怎么可能不恨他呢?

美国人的态度,让他感到恐惧又愤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只是要找个借口,来占据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什么费萨尔家族,关美国人什么事?就是随便找个借口而已。

苏联的态度也让他沮丧,他向苏联请求出兵伊拉克,但苏联人委婉地拒绝了这个提议,说是苏联与伊拉克不直接接壤,苏联的海军也还不如美海军,出兵就需要通过伊朗,而苏联与伊朗的关系也是微妙的(阿塞拜疆问题),更何况这样的话,就变成世界大战了,苏联并不准备与美国开启开世界大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