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83章(第3页)

第183章(第3页)

艾森豪威尔被美国人骂成了臭狗屎,他的政府显得有点摇摇欲坠,美国的政治观察家们都认为,民主党已经提前锁定了下届政府。不过艾森豪威尔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好在他第二届的竞选是在去年即1956年的年底完成的,从1957年的1月开始履行他的第二届总统任期,美国人再不满,也不能因此而弹劾他,他的总统还是可以做到1961年1月。等到3年后,美国人早就会忘了现在的“屈辱”了。

他甚至感到庆幸,总统选举不是在1957年,要不然,又是经济危机,又是与苏联的卫星发射竞争失败,他这个总统,早就当到头了。

白宫外面,还有着很多示威的人群,打开办公室的窗口,虽然被警察们隔得很远,但还是有点隐隐约约听得到人群呐喊口号的声音。他叹息了一口气,第二届总统的任期真是不顺呀,一开头就碰到那么多事情。

实际上,对于所谓人造卫星的竞争,他远没有像表面表现出来的那么焦虑,那都是做给民众看的,表示他总统的关心。他相信美国的科技和资本的力量,这都不是苏联能比的,早晚可以赶上去,就像他相信在核导弹上,美国最终一定会追上中国的一样。国力这玩意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在长期的竞争中,终究会反应出来。他不相信中国和苏联,真的已经在科技和国力上超越美国了,作为曾经的二战美国军事统帅,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他近期真正在反复思考的,其实是对欧洲的策略。

马歇尔计划的时代开始逐渐过去,欧洲人万事都仰赖美国的阶段,也因此而开始结束了,美国必须对欧洲有新的策略。非常明显,面对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即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冷淡,但就像西方国家一样,他们的信仰还是一样的,在关键的时候,也许会统一起来对付西方。

美国单独一国的力量,是无法应付这种可能性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把西方的力量,都统合在美国的周围,以整个西方的实力,相对中苏,就仍然是更大力量的一方。更何况,这种西方统合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军事,在政治、经济市场、文化影响都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艾森豪威尔想起了凯南说的捕鲸船,心想单独的一艘捕鲸船是不够的,现在的大海里,至少有着两只穷凶极恶的大鲸鱼呢,需要的是一支捕鲸船队,大大小小的捕鲸船,在“美国船”的带领下,来猎杀两只大鲸鱼。

正因为需要盟国的力量,所以美国不能再明显地打压西方的国家,英国已经裸奔了,未来需要以拉拢为主,但头疼的是法国和西德,没想到这两个天敌一样的国家,开始出现了联盟的初级形态。

今年即1957年的3月,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共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这让艾森豪威尔非常警惕——欧洲出现了自我联合的趋势,他们试图在中美苏之外,另外地形成欧洲单独的一极!

罗马条约的意图非常明显,第一个是整合欧洲的经济,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来实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协调和共同发展;第二是就是联合发展核武器技术,欧洲人也很清楚,没有核武器,就没有独立的欧洲,就更不要扯什么单独的世界一极了。

欧洲资本主义各国,他们的力量壮大,对于美国对抗苏联和中国,当然是有帮助的,彼此是盟国嘛,但关键必须是美国能够操控和发挥足够影响下的壮大,而不是变成真正独立的欧洲,所以又拉又打是必要的。

美国硬要去阻挡欧洲联合的趋势是不妥的,这会让欧洲人的态度,对美国由支持和感激,转变为反抗和仇恨,所以表面上,肯定是美国坚定地支持欧洲联合的发展。美国真正要做的,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将美国的影响力渗透进去。

根据与幕僚们的讨论,他确定了几条策略:

第一、要确保欧洲联合的组织中,亲美人士占据主要关键的职位,保证其政策核心,必须是联合美国、依靠美国,来对抗苏联和发展经济。这是一种长期的策略,必须坚持不懈,如果有过于独立的欧洲政客,就必须把他们赶下台。

一定要在欧洲各国政坛,维持一种状况——凡是支持和拥护美国的政客,就可以易于在政坛上上升,得到更多的利益和更高的地位,凡是对美国敌视的、或者独立性太强的,就要不断打压,让他们出局。以美国的意志为尊,那么就让你“朋友遍天下”;想要另搞一套,那么就让你“寸步难行”。

第二、在欧洲联合组织中,目前很明显,法国和西德可能成为这种组织的领导者,这是由国家规模所决定的,所以不能让两者变得关系过于紧密。最好的策略就是把英国推进去,英、法、德三国在一起,就不相信他们之间不会产生矛盾,而美国就可以利用这些矛盾,操纵欧洲联合组织的行为和政策。

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让英国吃了大亏,这种情况未来应该避免。美国已经无需太过警惕英国了,需要以盎格鲁兄弟国家的立场,与他们保持特殊的紧密关系,这样英国人以后加入欧洲联合组织,就犹如美国伸了一只手进去。

第三、加大对欧洲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渗透,要让美国的公司在欧洲有更强的力量、让美国的品牌变成欧洲最喜欢的品牌,让欧洲人习惯于美国的生活方式,最终让欧洲人习惯于像美国人一样地思考、习惯于接受美国人的领导,这将带来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欧美基督教文明的统一力量。

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在被GC主义的苏联高度威胁,但这正是美国渗透欧洲的良机,为了防御苏联,他们就需要美国的支持;而既然需要美国的支持,那就不能防御美国的渗透。如果有几十年时间,也许就能让自诩历史和文明的老欧洲,彻底成为美国的附庸,美国才是上帝的天选之国。

艾森豪威尔从咖啡壶里又倒了一杯咖啡,开始喝起了今天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杯的咖啡。最近他的压力太大,以至于似乎喝咖啡都多了许多。但这杯咖啡,似乎特别的香甜。

李思华看着胡云根小组从中东发回来的汇报,皱着眉头思考着。

良久,她才叹息了一声,心道:“不行,力量不够,太勉强了,还是要推动苏联去掺和。”

胡云根的汇报,是关于中东的政治走向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大趋势。

第一是由于叙利亚与土耳其的关系恶化,土耳其在美国支持下,在叙利亚边境囤积重兵,这使得叙利亚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埃及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得到了叙利亚的积极相应,应目前两国正在频繁接触,很有可能在明年即1958年初,两国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而红海对岸的也门也很有可能加入,这就会出现一个118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大国。

第二是与叙利亚关系不太好的约旦和伊拉克,对于可能出现的“阿联”很不爽,他们也在谈判两国合并,组成“阿拉伯联邦”。

这样看来,排除土耳其的中东地区,就可能形成4块势力,阿联共和国;阿联邦;美国影响很大的沙特、科威特、阿曼和阿联酋这几个国家;以及比较独立的伊朗。

所以胡云根他们的意思,就是提前推动埃塞俄比亚的革命,这里所谓的埃塞,当然是包括厄立特里亚和吉布提的埃塞。如果革命成功,埃塞就控制着阿拉伯海入红海狭窄的入口,战略意义堪比另一端的红海入口即苏伊士运河。

有了埃塞社会主义,对于阿联共和国就是极大的支持,大大压制了美国在中东的实力。

整个计划看上去很有诱惑力,但李思华仔细考虑后,还是否决了这个计划,原因很简单,不仅实力不够,而且这是一个成本极大、还需要长期负担的计划。

一方面是美国不断强化其海军在印度洋的存在,对于阿拉伯海的航路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中国的海军,刚刚完成了驱逐舰和巡洋舰两个阶段的发展,至少要七八年后才能有可靠的航空母舰,因此缺乏海上的制空力量,对于美国海军的制约还是有限的。石油是美国的命门,美国会和中国海军拼命的,这样让美国把矛头都对准了中国,这不利于发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