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留下国大党印度?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国际社会都看清楚,次大陆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国大党印度这种类似当年常凯申政府的帝国主义的附庸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得越好,世界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就越强,对革命就更加期待和信任。我们要让两方,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李思华在这里,是想起了东欧与西欧之间国家的比较,美国的重要战略,就是通过马歇尔计划,让西欧繁荣起来,不仅可以偿还美国的债务,提供美国庞大的市场,更可以用来争取全球的民心——西欧相比东欧的发达,不正是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的事实明证?苏联最狼狈的地方,也确实在这里。
在次大陆,李思华就是想反过来,提供一个反面的现实例证,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于美国像是支持西欧一样地支持国大党印度,她是不担心的,一方面是美国不可能这样重视印度,另一方面,缩小了的国大党印度,也是1。5亿人以上的社会,美国的支持,能提升多少人的生活水平?更多的,恐怕都会被国大党官员贪污掉。
会议之后,百万干部奔赴次大陆,一个次大陆的大建设时代拉开了帷幕。
随着次大陆革命的阶段性胜利,迅速推动更广范围的世界革命的呼声开始在国内高涨起来,尤其是一些教条左派,认为全球革命的时机已经到来,呼吁迅速发动在非洲等地的革命运动。
对于这种倾向,李思华非常不满。她在西元1955年5月召开的中G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上,出手压制了这种虚火的“世界革命的热情”,她狠狠地批评说:
“有些同志看到次大陆革命的阶段胜利,就被冲昏了头脑。甚至有的人并不是被冲昏了头脑,而是严重的投机主义,这不是革命者应该具备的思想。”
“世界革命是残酷的长期斗争,是至少持续数十年甚至百年的社会革命,速胜论是极为愚蠢的,如果连这样的眼光都没有,这样的人不配成为国家的领导人。”
李思华如此严厉的批评,让台下一些人感到如坐针毡,“不配成为国家的领导人”,这样的评语,足以说明中央对他们这些人有多么失望。
“我们支援的次大陆革命的阶段胜利,是有三个特殊原因的。第一个就是因为次大陆与我们陆地直接接壤,使得我们的军事、经济和干部援助,可以便利地进行,这里离开我们近,是我们的陆权可以伸到手的地方;第二个是因为我们的核导弹科技,暂时领先于西方和美国,这使得在军事上他们顾忌太深,说白了暂时不敢对于我们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例如在次大陆决战中,美国只敢派军事顾问团和少数飞行员。第三个是相对于我国的力量,美国在次大陆的力量非常薄弱,而英国已经衰落,对于前殖民地的支援是有限的。”
“这三个优势条件,对于世界的其它地域,可以说都不存在。尤其要重视的,就是我们的核导弹优势,恐怕最多还能保持3年就没有了。苏联的洲际导弹,可能会在1957年完成,美国不会落后多久。而在氢弹上,他们已经不落后于我们了。未来的斗争,是在彼此对对方都构成致命核威慑的条件下进行的。”
“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也没有发展到能支撑世界革命全球发动的程度,还差得远呢。人民的人均生活水平,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强国。实在不知道有些人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整天做白日梦吗?”
李思华的眼光严厉地扫过全场,台下鸦雀无声,有些人感到很难受。她继续说道:
“所以世界革命,必须有节奏感。喜欢唱歌的人都知道,唱歌也要有节奏感,一段激昂,就必然有一段舒缓,否则没有人能唱得下来。革命也是一样的道理,次大陆是一段激昂的进行曲,但接下来就必须是一段舒缓的发展期。”
“未来五年,能将次大陆的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初步发展起来,就是最大的成就。世界革命的下一个高潮,至少要到五年甚至十年之后。”
“所有的人,都把小心思收起来!要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不要整天想着放个大炮仗!”
“很多同志,远远低估了与美国这样资本主义国家斗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这个时代,并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军事和政治上的斗争,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是更基础更长期更关键的斗争。同志们,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改善人民生活,最终都会被人民抛弃。”
她接着讲述了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和中国,从罗斯福时代到现在的艾森豪威尔,在经济上的一系列举措:
罗斯福在二战中,将美国有钱人的边际税率拉高到了最高94%,而这样的税率在战后并未下降多少,仍然保持在90%左右,这意味着美国有钱人每赚10块美元,政府要收掉9美元。
政府拿到那么多钱,干什么去了?国外马歇尔计划支援西欧复苏,发展军事基地和支援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则建设福利国家,改善美国劳工阶层的收入,以至于美国工人现在34年的薪水,就可以买一套木制别墅排屋。而且不只是美国在这么干,初步复苏的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这么干。而他们的努力,确实有效果,西欧与东欧的生活水平,开始不断拉大,东德人不断跑到西德去,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证。
听着李思华的讲述,很多人的神色变得越来越严肃。
李思华敲了敲桌子,犀利地说道:
“所以同志们醒醒!美国是一个资本家控制的国家,其政府不过是美国资本家们的利益代表,现在资本家宁愿利益受损,也要改善劳工阶层的待遇。是他们良心发现了吗?当然不是!就是为了和社会主义竞争,他们必须证明资本主义下人民生活得更好,才能证明他们是历史选择的正朔,而社会主义则是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毋庸讳言,在资本家的克制下,西方资本主义正在迎来其黄金时代,至少20年以上。我们不是在与一个衰败的对手斗争,而是在与一个正进入鼎盛期的强大对手斗争,革命胜利哪有这么简单?次大陆的一次阶段胜利,居然有人就会脑子烧昏了,实在可笑!”台下有些人低下了头。
“世界革命,必然是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我们的精力,必须放在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的国力之上,国力上不能压倒美国,还能指望在世界革命上压倒美国?扯淡嘛。”
李思华在中央委员全会上的犀利批评,使得这一股“世界革命”的虚火,迅速消失,中国的发展,回到了稳定的轨道上。
第280章越过太平洋的雷电对撞
1955年10月,中国自由贸易区,沪苏市。
路灯下,陈苏急匆匆地走过街头,他紧皱着眉头,想着赶到公司,再与美国那面的进口公司通个越洋电话,再争取一下订单。
这几天他都在抱怨自己的迟钝和愚蠢。由于次大陆的战争冲突,中美两国的关系变得很糟糕,自由贸易区的中美贸易一下子就降温了,很多原来可以做的生意,突然就变得困难了。
他是做一些厨房小家电出口的,这几年,中国发展了不少新奇的小厨电,例如榨汁机和刨冰机什么的,由于性价比很高,至少远比美国自己的产品价格低得多,所以在美国那里卖得很好,很受美国家庭的欢迎。
所以上次接到美国大订单的时候,他想都没有想,立即向工厂下了相应的订单,还自己想着能大赚一笔了,结果人家给他来了个“不可抗力”的通知,由于美国商务部现在进口中国电器,要申请许可证,这家公司没有许可证,这个订单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