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个男人,她费劲巴力地抢了两张票,原计划是要和他一起看的。
现在坐在她身边的却是安莎。
安莎特别喜欢张宇,几乎从头唱到尾,嗓子都要喊哑了。
周渔调出手机待办事项,在“与他去看演唱会”的后面打了个对号。
去他去过的地方,吃他吃过的东西,听他喜欢的音乐,看他喜欢的电影。她原计划要与他重温旧日美好时光,投其所好送温暖的。
虽然以上任务都没有他的参与,但她也算没有食言,她答应自己的事情都做到了。
演唱会散场,周渔和安莎跟着乌央乌央的人群去挤地铁。
相关部门特别为看演唱会的观众延时了最后一班地铁,此举十分人性化。
周渔和安莎找到两个座位。
安莎忙着整理照片和视频,发朋友圈。
周渔也拿着手机,跟送特产的老林说不在家,把东西放在门口就行。
老林放好东西后,给周渔拍了一张照片发过来。
周渔想起什么,在对话框里写了删,删了写。
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发出去。
“林大哥,您知道赵承何平时都喜欢听谁的歌吗?”
老林很快回复:“他不太喜欢流行乐,他更喜欢古典乐,我儿子就是受他影响学的钢琴。我还记得承何有一个挺喜欢的钢琴家叫玛尔塔·阿格里奇。”
如此荒唐!
她甚至把自己逗笑了。
安莎不知道她在笑什么,“你怎么了?我看你这不是什么好笑。”
老林又来了一条信息:“承何喜欢古典乐,他哥哥一何喜欢流行乐。”
“哥哥还喜欢什么,篮球,抻面,博物馆?”
“看来你已经很了解哥哥了。哥哥喜欢篮球,承何也喜欢,但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极限运动,抻面承何不太喜欢,但因为哥哥喜欢,所以承何都会陪着哥哥去吃,承何更喜欢吃火锅,但哥哥就吃不了辣了。博物馆也是一何最喜欢去的地方,承何更喜欢听歌剧和音乐会。”
老林提起这些,语气里带着满满的爱,他真心喜欢这两个孩子,只可惜哥哥英年早逝,否则现在必定也是青年才俊,前途无量。
而周渔在老林一波又一波的温暖回忆中,愈发感觉荒唐可笑。
她或许从未认识过赵承何,却莫名走入了赵一何的影子里。
第二日,周渔登上了飞往伦敦的飞机,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她竟有种松口气的感觉。
这些日子,她仿佛又回到了单身的状态。
赵承何虽然每晚都会在楼下等她,但从来不给她发信息也不打电话,等她早上醒过来掀开窗帘去看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在了。
昨晚她几次掀开窗帘都没有看到他的车,杨哥说他去敦煌考察了,要一个礼拜才能结束,之后还会去兰州谈文化资源整合等相关事项。
不知道这些话是不是赵承何让他转达的。
到达伦敦,周渔入住了南肯辛顿酒店。
第二天就是中英戏剧节,她负责剧本工作坊交替传译。临时抱佛脚,她在前一晚看了一点张爱玲的小说打底。
工作做得很顺利。
晚上八点左右的时候,本打算休息放松的周渔却接到了一个急活。
来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赵承何的助理兼司机杨哥。此时应该是国内凌晨三点。
这个时间段的电话总是带着令人恐惧的压迫感。
周渔立刻就接通了,“喂?杨哥?”
“我是老杨啊,不好意思打扰了。”
“有什么急事吗?”
“是这样的,我们这边出了一点状况,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口译员,最好是现在就在伦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