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场面就变成了对韩知夏同学的夸夸大会!
梁万就算知道这些话可能有夸张的成分,却也忍不住笑容满面。
了解闺女在学校里各种优异表现的同时,梁万也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问道:
“曲老师,我记得,咱们市一中对年级排名前三的学生,都是有奖励的,对吧?”
曲老师不曾想,梁万突然问起了这件事,心里疑惑,却也只能一五一十地说:
“学校的钱都来自于教育局的拨款,资金也很紧张,给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的事情,是学校商量了好久才定下来的,不多,就是一些文具,算是学校的一点心意。”
曲老师觉得,以梁万赚钱的本事,提起这一茬儿,总不会是觉得学校小气、给的奖励太少了点儿吧?
“那如果,百味方便面厂有意面向市一中所有年级的学生,根据评选标准的不同,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不知道学校这边,有没有合作方案可以参考呢?”
曲老师的脑子里“嗡”了一声,奖学金和助学金?他暂时还不知道评选标准是什么,可是,梁万要给市一中学生“送钱”的这个信号,他却是清楚接收到了的。
“那个,梁先生,麻烦您稍等下,我去请校长过来!”
曲老师是跑着去找校长的,本就天热,他满头大汗,找到校长的时候,林校长还以为出了什么天大的事儿呢,譬如说,梁万决定收回这批捐赠的风扇。
等到曲老师一说,林校长同样变得不淡定了!
可不就是天大的事儿吗?只不过,和他想的正好相反,是梁万,又要给他们学校送好处了!
设立奖助学金的事情,梁万很重视,这不仅仅是掏一笔钱出去这么简单,还关系着百味方便面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名声和正面的企业形象。
所以,和林校长初步商量了下合作事宜,梁万就离开了。
隔天,他和刘东、卢海风提起了这件事。
虽然外人的关注和赞誉,更多地落在了他的身上,但梁万并不会被那些称赞糊住了双眼、开始认不清自己。
在他看来,百味方便面厂,永远都不能是某个人的一言堂,这里的“某个人”,指的既是他,同样也是刘东和卢海风他们。
奖助学金不可能只设立一年,而如果,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笔固定支出,那毫无疑问,是需要三个人经过商议、达成一致、才能做出决策的。
“可以啊!助学金能够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不那么窘迫,一些女孩儿的家里人也能暂时打消让她们辍学的念头。”
“奖学金的存在,能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也能让一些父母愿意送孩子去市一中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这件事,在咱们安城又是头一回出现,不管是市一中还是咱们百味,肯定都会被很多人讨论。”
“最最重要的是,经过这一遭,除非一些私人厂也舍得花这份儿钱,要不然,咱们百味必然能把他们甩得老远。”
卢海风理性分析道,百味已经不再是安城唯一的一家私人厂,那么,想要永远走在所有私人厂的前面,就必须追求卓越、不断进步。
原先他是想把希望寄托在生产技术、”或者说产量上的,但现在,他倒是觉得,像梁万提出来的这个建议、从社会责任方面做出行动,也是个相当不错的主意。
一来,凸显出了百味方便面厂和其他私人厂的区别。
二来,这个主意可不好模仿,舍不舍得花钱是一回事儿,更关键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关注度,至于第二名、第三名,又有多少人会在乎呢?
比起卢海风权衡利弊后的想法,刘东的步子则是要迈得更大一些。
“只在市一中设立奖助学金吗?这次你捐赠风扇,可是给食品厂附小也捐了,而且,咱们仨可都是从纺织厂附中毕业的。”
“要不然,扩大下范围?我算了下,一个学校,初中加高中共六个年级,咱们是给每个年级、每学期期末考试排名年级前十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也就是说,一个学校,每年要掏一万出头。”
“不管咱们厂能不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盈利,其实,一个学校跟三个学校,都没什么区别。”
挣钱多的时候,一万块和三万块,对百味来说,真的就是小钱。
挣钱少、甚至濒临破产的时候,省出来的这两万块钱,也绝对没法儿让百味起死回生。
当然,后面的这种假设,听起来不太吉利,刘东就没有把话说透。
“那就尽快找这三个学校的人,约到一起,聊聊这事儿吧!但是,一定要确保,拿到奖学金的,是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拿到助学金的,也必须是家里确实困难的学生,否则,我们百味有权利随时撤回这笔钱!”
梁万上辈子读大学的时候,就碰见过拿国家助学金的人、一年里换了两台苹果手机这样的情况。
上辈子的事情已经没法儿改变,可这一回,梁万还是希望,设立奖助学金的事情,能从一开始,就划出一条底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