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大家的烦恼没了,只需要花上一点点钱,他们就能在平常的日子里买到这样的炸物。
摆摊儿的夫妻俩手艺不错,空口吃也很香,排队的人里面还有不少人手里拎着刚买回来的菜,显然,这是想买点儿炸丸子之类的、回去跟哪样菜一块儿炒炒,甚至连油都不用放了呢!
梁万背着闺女的粉色书包,站在队伍当中,那是相当的显眼,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没一会儿,就到了他们,炸物的种类多样,零零总总,他拼了两斤的!
反正现在天凉,一顿实在吃不完,放在厨房里,也绝对不会坏的。
134☆、
第134章
◎更新◎
买地皮建厂的事情,在10月底,才有了新的进展。
——纺织厂想引进新设备、建新车间,为无业的职工子弟提供工作机会,同时为厂里创收,但账面上的资金有点儿缺口。
厂里召集开会的时候,卢科长也被叫去参加了,原本,这事儿跟他一个保卫科科长的关系不大,可谁让他知道纺织厂有闲置的地皮、儿子卢海风和梁万正好能用得上呢?
于是,先跟卢海风说了下纺织厂那块儿地皮的位置和大概情况,又问了下他们最大限度能接受的条件,卢科长这才去找厂长开口了。
跟其他国营厂不同的是,纺织厂厂长林城并未一口回绝这件事。
固然是因为卢科长开口、且纺织厂正好缺钱,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梁万和卢海风都算是职工子弟。
林城是在老厂长退休以后、空降到纺织厂的,市里对他寄予厚望,他自己也很希望能够尽快做出一番成绩来。
了解过卢海风和梁万这两个人的家庭情况以后,林城挑了个合适的时间,约他们来厂里见了一面。
寒暄后,林城立刻切入正题:
“你们的事,我听卢志业同志说过了,纺织厂那块儿地皮,是五十年代的时候、其他厂抵给我们的,不存在任何产权纠纷,应该正好符合你们的需求。”
“确实,我们从上个月就开始找地方了,可惜,不怎么好找,除了纺织厂的,也就只有两块儿地皮能满足我们的要求,选择有点儿少!”
梁万出声应对道,在找方便面厂选址的过程中,他也算是见识到了这个年代国营单位的领导能有多么固执。
所以,听说纺织厂厂长约见面的时候,梁万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会儿,自然不甘于先把主动权让渡出去了。
林城笑了笑,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他的时间有限,也懒得绕弯子:
“我就有话直说了,那块儿地皮在郊区,距离纺织厂有些远,租或者卖,两种方案,很明显,后一种是能让我们双方都受益的。”
“如果是出租,每年租金两万,租期五年,一次付清,五年后是否继续出租,到时候再协商,但如果继续出租,你们有优先承租的权利。”
“如果是买,一口价,三十万,但我可以同意你们分期支付,比如说,分成十年,每年付三万。”
天上从不会掉馅儿饼,梁万和卢海风好歹是做生意的人,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两人并没有因为这个好消息、表现出一丝欣喜,十分冷静地问道:
“那,附加条件是什么呢?”
“很简单,我们这次想建新车间,主要还是为了给职工子弟提供工作机会,但如果你们愿意从厂里招一批人,建新车间的计划暂缓,厂里不急着用钱,买地皮的钱,当然就可以慢慢付了,这应该算是双赢吧?”
显然,这是个阳谋,赌的就是梁万他们没法儿一次性拿出三十万来买地皮。
而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林城所料,三十万,他们倒是有,可是,买了一块儿光秃秃的地皮,以后呢?想用剩下的十万建厂房、买生产线、招工人?做什么梦呢?
兄弟之间的默契不必多说,梁万和卢海风对视一眼,就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我们打算建方便面厂,但在发展初期,要不了那么多人,最多只能提供五十个工作岗位,而且,必须通过招工考试。”
“进厂以后,也要遵守厂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果有偷懒的、手脚不干净的、仗着是纺织厂职工子弟就以为这是铁饭碗的,那,不好意思,我们这里庙小,可容不下这样的大佛!”
梁万并不排斥招收职工子弟,哪怕不是纺织厂的,等到方便面厂的招工通知贴出来,来报名的,不也会是其他厂的职工子弟吗?
不过,同意林厂长提出的交换条件是一回事儿,全程都被人牵着鼻子走、甚至要保证那五十个人端一辈子的铁饭碗,梁万可就没办法答应了。
好在,林城一心为了厂子,却也不是糊涂蛋,现在的私营单位少,但他也知道,没有国家托底,私营单位要是像国营单位这样、规矩宽松的话,那么,破产,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再说,他*替厂里无业的职工子弟谋出路,但不代表他要管所有人一辈子,让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他也不会答应的!
“可以,我会提前跟他们说好,如果是被你退回来的人,就证明他能力或者品德不合格,以后,纺织厂再进行招工的时候,这样的人,招工考试成绩会先减十分再参与排名。”